上半年綠證交易翻倍;新型儲能裝機全球佔比超40%丨碳中和週報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雷椰 李德尚玉 實習生王怡茵 北京報道

碳中和週報關注“雙碳”領域的最新前沿動態,包括碳中和政策、地方動態、企業實踐等。我們將通過精選每週碳中和領域的重大事件,並進行點評的方式,提供一個及時全面的碳中和信息平臺。

1、上半年綠證交易翻倍

7月31日,針對今年上半年中國綠證的發展情況,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潘慧敏在例行新聞發佈會上表示,今年上半年綠證市場呈現三個方面特點。

一是綠證市場供給充足。今年上半年,全國共計核發綠證13.71億個,其中可交易綠證9.58億個,同比增長1.49倍,雲南省、內蒙古自治區和四川省綠證核發數量均超過1億個。

二是交易規模實現翻倍。今年上半年,全國共計交易綠證3.48億個,同比增長1.18倍,其中單獨交易綠證2.42億個、綠色電力交易對應綠證1.07億個。

三是交易價格逐步迴歸合理。今年4月份以來,我國綠證市場建設不斷提速,綠證市場活力不斷激發,特別是國際可再生能源電力自願消費倡議組織(RE100)全面認可中國綠證,推動各方對綠證需求快速增長,綠證價格穩步回升,2025年綠證上半年均價5元/個,6月份均價達到6.5元/個,較今年最低價增長4.4倍,可再生能源綠色電力環境價值逐步迴歸合理。

21碳中和課題組快評:綠證量價齊升,RE100國際認可加速綠電價值迴歸,印證市場機制正在走向成熟。未來仍需要防範價格炒作,穩定市場發展。

2、新型儲能裝機規模全球佔比超40%

7月31日,國家能源局召開2025年三季度新聞發佈會。國家能源局能源節約和科技裝備司副司長邊廣琦在會上表示,近期組織編制《中國新型儲能發展報告(2025)》。

《報告》主要包括三部分內容。一是從政策體系、裝機規模、應用場景、技術創新、產業發展、標準體系等方面,系統總結2024年國內外新型儲能發展情況。二是從科學謀劃發展、健全市場機制、加大技術攻關、促進作用發揮和鞏固產業優勢等方面提出2025年新型儲能行業發展展望。三是系統梳理2021-2024年新型儲能主要政策、技術創新和示範工程等大事記情況。

總體來看,“十四五”以來,我國新型儲能發展政策的“四樑八柱”初步構建,新型儲能產業穩步發展。截至2024年底,已建成投運新型儲能7376萬千瓦/1.68億千瓦時,裝機規模已佔全球總裝機比例超過40%。新型儲能技術路線“百花齊放”,涵蓋全球工程應用的主要技術路線,調度運用水平穩步提高,有力支撐新型電力系統建設。

21碳中和課題組快評:近年來,我國新型儲能快速發展,在新型電力系統中作用日益凸顯。《報告》發佈有助於加強行業發展引導,服務“雙碳”戰略實施,要避免重規模輕效益,警惕低效產能過剩風險。

3、“少打擾”≠“鬆監管”,生態環境執法新規新節奏

7月28日,生態環境部召開7月例行新聞發佈會。會上,生態環境部宣傳教育司司長裴曉菲就近日印發的《關於嚴格規範生態環境行政檢查 大力提升執法質效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做出進一步解釋。《通知》明確要求進一步規範生態環境行政檢查,減輕企業負擔。在新聞發佈會上,裴曉菲就如何平衡“有效執法監管”與“減少對企業干擾”等問題作出迴應。

裴曉菲指出,生態環境行政檢查既關乎督促企業達標排放、改善環境質量,也對優化營商環境、保障企業正常生產經營意義重大。《通知》核心在於統籌行政檢查,推動不同檢查事項 “應合盡合”、跨部門檢查“能聯盡聯”,避免多頭檢查、重複檢查,切實爲企業減負,其關鍵是做到“日常檢查有計劃,個案檢查有線索,專項檢查有報批”。

21碳中和課題組快評:《通知》以“計劃檢查+線索個案”機制平衡監管矛盾,直擊生態環境檢查痛點。但“減少干擾”不等於降低標準,需警惕地方執行弱化監管力度,需要建立企業自律與精準執法的長效閉環。

1、北京朝陽:打造“一微克”綠色街區

近日,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參觀了北京市朝陽區藍色港灣“一微克”街區建設。2024年,朝陽區創建了首批“一微克示範街區”:潮流商圈麥子店藍色港灣、時尚地標三里屯太古裡、亞運村北投奧園1314、居民社區小關惠新街區。其中,三里屯太古裡北區商場項目是全市首個應用“光儲直柔”技術的街區,覆蓋15號樓及紅館兩棟獨立樓宇,總建築面積超過3000平方米。該技術通過光伏發電、儲能系統和直流電網的結合,讓能源使用更高效、更環保。目前,三里屯太古裡商場屋頂安裝了100多塊輕質柔性光伏板,充分利用太陽能發電,直接爲商戶的照明、空調等設備供電,避免了交直流多次轉換帶來的能量損耗,光伏自用率可達100%,能源效率提升了5%—10%。

21碳中和課題組快評:“光儲直柔”技術落地商業區實現光伏100%自用,提升能源效率5%-10%,爲城市分佈式能源應用提供可複製的創新樣本,推動生態投入轉化爲“美麗經濟”。

1、北京綠色交易所王乃祥:CCER累計成交超2億元

7月29日,在北京綠色交易所2025年參與人大會上,北京綠色交易所董事長王乃祥表示,截至2025年7月28日,全國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市場累計成交量2398985噸,累計成交額202546331.67元。市場規模穩步攀升。

面向未來,北京綠色交易所確立“一主五專兩化”發展策略。王乃祥介紹,將堅守全國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主業,落實生態環境部各類管理要求,持續支撐市場穩定高效運行;同時拓展北京地方碳市場交易服務、企業綠色低碳發展服務、綠色技術交易服務、ESG綜合服務、綠色債券發行與交易服務等五類綠色交易專業服務。

21碳中和課題組快評:自願碳市場平穩運行半年累計成交近24萬噸,市場發展向好。未來北京綠色交易所將拓展綠色債券等五類服務,探索碳市場與多元綠色金融工具協同模式,有助於自願碳市場健康、穩定發展。

2、國內首座180℃高溫熱泵實驗室的啓動

7月30日,上海諾通科技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諾通科技”)在山東濟南力諾智慧園舉行了國內首座180℃高溫熱泵實驗室的啓航儀式。該實驗室實現了從空氣源熱泵機組到餘熱源熱泵機組多種工況下的全面測試。

在啓航儀式上,中國節能協會熱泵專委會副秘書長許海生指出,諾通實驗室填補了國內在超高溫熱泵系統研發領域的空白,爲行業技術標準的制定提供了關鍵數據支撐;實驗室的建立打通了“研發-應用-產業化”的全鏈條,讓技術創新真正服務於產業升級。濟南市歷城區工業和信息化局黨組書記張林表示,實驗室的建成是濟南新能源產業發展的重要節點,區政府將從政策支持、資源對接、成果轉化三方面全力護航實驗室發展,助力打造千億級新能源產業生態。

21碳中和課題組快評:國內首座超高溫熱泵實驗室填補技術空白,推動熱泵產業化。未來實驗室成果還需經受實踐場景驗證,助力工業脫碳降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