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上半年我國新型儲能裝機規模約9500萬千瓦 5年增長將近30倍
來源:市場資訊
(來源:電池工業網)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於8月26日舉行“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介紹“十四五”時期能源高質量發展成就。
國家能源局副局長萬勁鬆表示,“十四五”時期,我國能源行業科技創新跑出了“加速度”,取得了“新突破”,實現了高質量發展。國家能源局充分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進一步完善能源科技創新體系,不斷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持續發展壯大新興產業,有力推進核心技術裝備“補短板、鍛長板”。在覈電、新能源、電網等重點領域已經實現了國際領跑,爲保障能源安全、促進能源轉型、建設能源強國發揮了引領支撐作用。可以從三個角度來看“十四五”期間我國能源科技創新的成就。
能源自主創新能力持續增強。國家能源局以重大科技項目爲牽引、重大能源工程爲依託,加快推動關鍵核心技術自主攻關,在新能源發電、百萬千瓦級水電、先進核電、重型燃氣輪機、智能電網、深地深水油氣勘探開發、特厚煤層智能綜合開採等領域都取得了新突破。白鶴灘水電站、石島灣高溫氣冷堆核電站、深海一號的大氣田等一批重大工程建成投產,爲保障能源安全、支撐能源轉型注入了創新驅動力。
能源產業鏈現代化水平加快提升。國家能源局加快“產學研用”創新平臺建設,大力推動能源領域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應用,持續完善容錯免責等配套機制,讓實驗室裡的“樣機”真正轉化爲市場化“產品”,已經認證四批次一共是236項首臺套項目,其中有些不僅是中國首臺套,也是世界首臺套。國家能源局以“十年磨一劍”的精神,建成了完備的風電光伏全產業鏈研發設計和集成製造體系,中國優質的新能源產品惠及全球,爲世界能源轉型作出了中國貢獻。
能源新產業新模式新業態蓬勃發展。“十四五”期間,國家能源局統籌謀劃新型儲能、氫能等新興產業發展,促進產業創新生態和發展環境持續優化。截至今年上半年,我國新型儲能裝機規模約9500萬千瓦,5年增長了將近30倍,相當於給新型電力系統配上了“巨型充電寶”。2024年,我國氫能生產消費規模超過3600萬噸,位列世界第一,其中可再生能源制氫的產能超過全球的一半。同時,人工智能也在深度賦能能源領域,成爲能源技術革命的“新引擎”,在新能源發電、電網巡檢作業、油氣新資源發現等領域不斷拓展應用場景,展現出了巨大潛力,讓能源產業在AI的加持下,不斷煥發“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