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淨利承壓,四維圖新稱車企量產延遲系主因:下半年量產訂單釋放將迎修復

深圳商報·讀創客戶端記者 穆硯

8月22日晚間,北京四維圖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四維圖新”或“公司”)發佈公告稱,公司於當日召開了業績說明會。在會議上,四維圖新透露,下半年核心車廠客戶的訂單將會進入規模化量產,所以艙駕收入的下降只是階段性的。公司正同時積極實施一系列降本增效策略,落實AI思維與工具的全集團滲透,加速人員和產品迭代,時刻接受市場檢驗並不斷尋找資源配置最優解。

8月21日晚間,四維圖新發布2025年半年度報告。報告期內,公司營業收入爲17.61億元,同比增長5.62%。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虧損爲3.11億元,同比收窄12.68%。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虧損爲3.17億元,同比收窄12.89%。基本每股虧損爲0.133元。

上半年,智芯業務的汽車電子芯片出貨量實現增長,市場競爭導致產品單價承壓下行,公司通過持續優化產品結構及成本管控,智芯板塊收入實現增長。智駕板塊收入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主要系部分車企客戶量產車型推進節奏延遲實現所致。隨着上述影響因素的逐步緩解,預計該板塊收入有望在下半年逐步回升並重回增長軌道。智艙板塊受業務聚焦調整及部分項目量產週期結束雙重因素影響,收入同比呈現下滑態勢。

在22日的業績說明會上,四維圖新向投資者介紹了所處行業近況。

2025年上半年智能駕駛行業,總體呈現技術下沉、AI驅動、政策支持等核心趨勢。中高階智能駕駛商業化開始落地,AI大模型優化決策,傳感器與算力需求增長,同時政策法規逐步完善,正推動行業向安全、高效、智能普及化方向發展。具體看:L3級自動駕駛開始進入商業化元年。智能駕駛技術下沉至中低端市場。市場競爭促使車企將中高階智駕功能下放至10萬-15萬元級車型,推動“智駕平權”;AI大模型驅動智能駕駛升級、傳感器與算力需求增長。AI大模型可優化感知與決策能力,提升智駕系統在複雜場景下的表現;多模態交互(語音、手勢、情緒識別)在智能座艙中廣泛應用。算力需求激增,部分車型算力超1000TOPS。同時行業轉向算法優化和效用的深度挖掘而非單純堆砌算力;政策支持與法規完善,推動新的應用場景商業化加速。深圳、上海等多地通過立法允許L3車輛上路,並牽頭制定國際安全標準;智能網聯汽車示範運營常態化,如上海發放L4級智能出租與貨運運營證,robotaxi運營的範圍擴大勢在必行;車路雲協同逐漸形成數據閉環,北京、上海、重慶、無錫、深圳等多個城市啓動車路雲一體化試點;今年6月,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央網信辦等八部委聯合起草《汽車數據出境安全指引(2025版)(徵求意見稿)》發佈,相關以全球化爲目標的車企的數據出境需求或將釋放。

四維圖新稱,當前國內輔助駕駛方案提供商競爭激烈,滲透率增長迅速,中高階輔助駕駛即將成爲國內主機廠的標配。在輔助駕駛平權時代,車廠會首先關注中高階產品的體驗,高速NOA和城區NOA功能是否好用是關鍵,同時也會從軟硬一體的角度考察性價比,畢竟NOA功能已經進入10萬級別車型,價格是非常重要的考慮因素。另外車廠也會強關注硬件研發和生產製造能力,因爲有完整的研發和生產製造能力可以保證產品質量,也可以加強供應鏈管理,而供應鏈管理能力是質量和成本管控的關鍵,這在追求性價比的時代尤其重要。

在新的監管環境下,車廠會更加重視安全,包括數據合規安全,地圖資質安全,以及智駕主動安全,可以說安全在智駕產品中具有一票否決權。

談及2025年的業績展望,四維圖新表示,下半年核心車廠客戶的訂單將會進入規模化量產,所以艙駕收入的下降只是階段性的。公司正同時積極實施一系列降本增效策略,落實AI思維與工具的全集團滲透,加速人員和產品迭代,時刻接受市場檢驗並不斷尋找資源配置最優解。

關於芯片未來價格走勢,四維圖新稱,公司觀察到車規級芯片價格目前仍在下探,但長期看單純的價格戰不可持續。公司的應對思路是在產品矩陣的完善上,加力推出複雜度更高、帶功能安全和信息安全的產品。以產品的高性能、高穩定性和安全性,保護公司的品牌和價格。

審讀:吳席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