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工業生產史上第二火 下半年拉貨潮緩恐校正
上半年工業生產增幅史上第二高,經濟部統計處處長黃偉傑說明各產業表現狀況。(王玉樹攝)
雖然關稅未定前的拉貨潮已趨緩,但經濟部統計處今(23)日發佈的6月工業生產指數,年成長18.6%,拉出連16紅,持續暢旺。總計上半年平均增幅1成6,居歷史第二高。經濟部看隨着廠商備貨已足,下半年生產出貨增幅將不若上半年,但全年依然看成長。
6月工業生產續紅,主要是受惠AI(人工智慧)、高效能運算及雲端資料服務等應用需求,促使積體電路與伺服器生產旺盛。七大製造業,「電子零組件業」與「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制品業」都耀眼,前者年增22%,後者更暴增逾8成。
但傳統產業持續黯淡,僅「機械設備業」成長6%,其餘「基本金屬業」、「化學材料及肥料業」、「汽車及零件業」依然見負。這跟國際經貿情勢不確定、海外同業低價競爭、部分廠商減產或檢修有關。
累積工業生產上半年增幅16.6%,是繼2022年下半季後的歷史第二旺。展望下半年,經濟部統計處處長黃偉傑認爲,關稅提前備貨的拉貨潮趨緩,會壓抑工業生產下半年增幅,但AI商機續強,全年依然看正成長。目前經濟部看7月生產指數,依然可提升2成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