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打不起精神,咋辦?這份“節後綜合徵”緩解指南請查收

告別春節假期

你有沒有不想上班、

不想上學、不想起牀?

從“假期模式”切換到“工作模式”

還不太適應?

“節後綜合徵”悄然而至

如何調整?

這份指南請收好!

什麼是“節後綜合徵”?

很多人在春節過後會出現一系列心理和身體上的不適症狀,如精神疲勞、情緒低落、注意力不集中、失眠或嗜睡、消化不良、頭痛、胃腸不適等,從而影響工作和生活,這就是“節後綜合徵”。這通常是因爲假期的生活作息與飲食運動和節後相差太多導致。

如果你出現下面幾種表現,就需要引起注意了。

1.睡眠紊亂。假日期間,身體缺乏充足的休息,人體生物鐘被打亂,睡眠紊亂就會找上門。

2.手機沉溺。假期長時間刷手機,不僅會過度依賴手機,還會因長期低頭或久坐,引發頭疼、頸痛、腰背痛等不適。

3.疲勞焦慮。節後可能會出現抑鬱、煩悶等心理問題,還會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精神緊張、疲乏無力等情況。

4.腸胃紊亂。假日裡大吃大喝過後,有人可能會出現胃負擔重、消化不良,導致腹脹、腹痛、噁心、腹瀉等。

“節後綜合徵”如何調整?

從醫學角度來講,“節後綜合徵”並不是嚴格意義上的病症。如何調整才能元氣滿滿地投入到節後的工作中?此時應當將注意力轉向身體的養護與恢復,通過調整飲食和運動,更好地預防節後綜合徵。

飲食轉向清淡,增加膳食纖維

假期中,大魚大肉和油炸食品成爲餐桌上的常客。假期結束是時候讓腸胃也享受一下“假期”了。蔬菜、水果以及全穀類食物,它們不僅口味清淡、易於消化,還能爲身體提供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有助於身體恢復平衡。燕麥、糙米、豆類、蔬菜和水果等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能夠促進腸道蠕動,讓人們感受到輕鬆與自在。

此外,還應增加蛋白質、水分的攝入。蛋白質是人體修復的重要營養素,瘦肉、禽類和魚蝦類食物以及蛋類、大豆類和奶製品等食物,都是優質的蛋白質來源;充足的水分攝入有助於維持身體的正常代謝和排毒功能,也可以適量飲用淡茶或湯類飲品。

通過運動健身調整狀態

除了進行飲食調整外,保持適量的運動也可以提升身體活力,減少疲勞感。想要緩解“節後綜合徵”,還可以通過以下幾種運動和健身方法來調整身體狀態。

1.有氧運動

有氧運動能夠提高心肺功能,促進血液循環,幫助身體更快地恢復活力。推薦快走或慢跑、騎自行車或游泳。要根據自己的身體情況,合理選擇運動的方式和強度,不要一開始就進行高強度的有氧運動。同時運動前要做好熱身,避免受傷。

2.力量訓練

力量訓練能夠增強肌肉力量和耐力,提高基礎代謝率,有助於控制體重。推薦啞鈴訓練、自重訓練等。這類運動大多需要有運動基礎,或者有專業人士的指導。同時力量訓練要循序漸進,不要急於求成。在運動過程中注意動作的正確性,避免受傷。

3.伸展運動

常見的伸展運動包括拉伸和瑜伽,可以放鬆全身肌肉,緩解身體的緊張感,提高身體的柔韌性。需注意,伸展運動要緩慢進行,不要用力過猛。其中,瑜伽的動作要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選擇,避免高難度動作。

4.充足休息

充分的休息是身體恢復的基礎。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可以幫助身體更快地恢復狀態。可以儘量保持與節假日前相似的作息習慣,確保有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

讓我們一起擺脫“節後綜合徵”

以更好的狀態迎接新一年的挑戰吧!

來源:上海體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