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沂南:同心鑄魂打造和美鄉村
鳥語蟬鳴,看橋上風景獨好。在山東省臨沂市沂南縣岸堤鎮泉水莊村,剛剛建好的小橋與周邊景色交融,恰似一幅小橋流水人家的新農村畫卷徐徐展開。據瞭解,這是岸堤鎮正在打造的杏繪花開片區中泉水莊的一角。
“過去,村裡這片地方滿是雜草、道路泥濘,經過村兩委會議、村民大會等多次會議,藉助杏繪花開片區打造,我們準備動員村裡的10餘位老泥瓦匠、老石匠等老手藝人一起建個有鄉村文化記憶的小廣場,不僅能美化周邊環境,還能爲老百姓提供娛樂場所。”岸堤鎮泉水莊大組負責人張茂軍一邊搬着石頭一邊說着。
和美鄉村建設需要你我共建。“我們村在6月份的時候舉行了一次‘我爲家鄉見行動’同心活動,大家捐錢的捐錢,捐物的捐物,家裡的老物件老古董都搬出來了。”張茂軍說道。不僅如此,村裡很多老泥瓦匠、老石匠等老手藝人也自願加入到和美鄉村建設的隊伍中。
和美鄉村建設產業是支撐。“下一步我們要藉助共富工坊,通過盤活資源、對接市場、帶動就業,不僅讓村民在‘家門口’實現‘掙錢顧家兩不誤’,更探索出一條‘產業造血、集體增收、羣衆致富’的鄉村振興新路徑。”他繼續說道。
近年來,沂南縣紮實推進鄉村發展、鄉村建設和鄉村治理等工作,在和美鄉村建設過程中,不僅重視人居環境的改善,更加註重細節的提升、文化的提升,讓鄉村有文化,讓文化有內涵,不斷提升居民幸福感。
走進馬牧池鄉常山莊村,村中心一處由村民合力整修、融入紅色元素的休閒角初具規模,幾位老人正坐在新砌的石凳上,給圍攏的孩子們講述着當年的支前故事。
“俺們馬牧池是紅嫂的故鄉,這紅色血脈不能斷,精神更要傳承好。”常山莊村黨支部書記李光指着正在平整的土地說,“鄉里推進同心共建,我們村黨員帶頭,號召大夥兒一起動手改善環境。你看這休閒角用的石頭、木料,不少是鄉親們主動捐獻的老房料、老物件。”村民的參與熱情高漲,紛紛投工投勞,自願清理房前屋後,捐出閒置建材,共同妝點承載着光榮歷史的家園。
在鄉村建設中,馬牧池鄉特別注重發揮紅色文化資源的獨特優勢,將弘揚沂蒙精神融入村莊整治提升的方方面面。李光介紹:“環境美了是面子,精神富了是裡子。我們一邊改善基礎設施,一邊挖掘整理紅色故事,打造‘家門口’的紅色課堂,讓後代永遠記住這片土地上的奉獻與犧牲。”
和美鄉村建設同樣爲紅色文旅賦能。建設有煎餅體驗館的新立村黨支部書記王本來說:“俺村裡環境提升了,紅色研學遊、鄉村民宿也跟着熱起來。現在我們把村民的空閒院落改造成特色民宿,還打造了煎餅體驗館,讓遊客體驗攤煎餅,既傳承了紅色文化,又實實在在鼓了鄉親們的腰包。大家夥兒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這日子越過越有奔頭!”
如今在沂南,鄉村畫卷與現代氣息交織,新時代和美鄉村的藍圖正在擘畫。(張萍林 彥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