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威海:昔日就業“困難戶”,如今作品走出國門
原標題:威海開展“社區微業”行動,促進就業困難羣體實現“家門口”就業(引題)
昔日就業“困難戶”,如今作品走出國門(主題)
大衆日報記者 鄭莉 大衆日報通訊員 季偉 李鑫慧
近年來,威海市把社區就業作爲新的就業增長點,大力開展“社區微業”行動,通過社區“微就業”“微培訓”和“微指導”,推動就業困難羣體兜底就業、換賽道就業和主動就業,有效提升了社區就業服務能力,促進“兩低兩高”等就業困難羣體實現“家門口”就業
裁剪、粘貼、定型、裝飾……近日,在威海高區田和街道洪智社區,居民們正在田和社會組織服務中心專業老師的帶領下製作宋錦飾品,大家圍坐在一起專注學習技巧,不時相互交流心得。
“家門口學手藝,能掙錢還能顧家,咱們社區這個微就業辦到了我們心坎兒上。老師教得認真,東西做出來有銷路,街坊鄰居聚在一起也開心,解決了咱找工作的難處,日子更有奔頭了。”洪智社區居民王麗說。
此前,街道工作人員在走訪轄區內社區時發現,有500多名四五十歲的羣衆、全職媽媽等羣體面臨着就業難題。爲解決這一問題,田和街道於2024年創新設立了社區公共就業服務站,並在今年正式啓動了社區微就業幫扶項目。項目在洪智、東河北等社區先行試點,開展技能培訓,並努力構建“培訓—製作—銷售”的全鏈條服務模式,幫助居民掌握技能、實現增收。
目前,田和街道在5個社區開設了6門課程,參與人數近70名,主要以社區公益大集和身邊的愛心商家代賣的形式,銷售製作出來的工藝品。由於製作精良,宋錦首飾套盒目前已經有不少企業訂購,作爲伴手禮走出國門。
“就業困難羣體的再就業往往受工作時間、通勤距離等影響,田和街道結合這類羣體就業特點,依託社區打造全鏈條服務模式,讓‘家門口的崗位’成爲再就業路上的暖光。”威海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相關負責人說。近年來,威海市把社區就業作爲新的就業增長點,大力開展“社區微業”行動,通過社區“微就業”“微培訓”和“微指導”,推動就業困難羣體兜底就業、換賽道就業和主動就業,有效提升了社區就業服務能力,促進“兩低兩高”等就業困難羣體實現“家門口”就業。
目前,威海市已在社區、商圈、高校、產業園區等建成各類基層就業服務網點339個,配備專兼職服務人員500多人,依託“社區微業”新開發城鄉公益性崗位5400個,推動失業人員再就業2.74萬人,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0.43萬人。
“作爲省級創業型城市街道,田和街道已培育2個省級創業型社區、4個省級四型就業社區、3個威海市創業工作先進社區。如今,社區微就業項目正成爲繼公益性崗位開發、技能培訓直通車之後,街道就業服務的又一特色品牌。”田和街道相關負責人說,未來,社區微就業的形式將不再侷限於簡單手工製作的範疇,街道正結合各社區的實際情況與居民需求積極探索多元項目和形式,努力爲更多人鋪就“家門口”的微就業之路。
來源:大衆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