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縣短劇創作營 孵化Z世代作品

臺商優市網於福建沙縣啓動「2025短劇創作訓練實習營」,圖爲臺灣學員與導師合影。林昉柔/攝影

隨着全球短劇市場爆發性成長,2024年中國大陸短劇規模突破500億人民幣,臺商優市網憑藉華人媒體優勢,正式宣佈於福建沙縣啓動「2025短劇創作訓練實習營」,30名臺灣大學生透過一個月沉浸式在地培訓,由臺灣與沙縣新銳導演陪跑,孵化4部具沙縣特色的短劇作品,開拓華流Z世代創作。

「網劇的崛起是一個不可避免的趨勢。」擔任本次實訓導師的臺灣導演張書瑋表示,由於智慧手機的普及,觀看影片的習慣,大多數人會選擇「直式」觀看;近年,在社會大環境的影響下,讓短劇更深植人們的生活中,「臺灣學生透過實訓來到沙縣,這個充滿文化特色的地方學習創作短劇,是非常難得的機會。」同時,張書瑋也鼓勵學生們學習新的影視創作技能,能夠對未來的道路幫助良多。

出身沙縣的大陸新銳導演季超作爲本次營隊的導師之一,他認爲現在短劇創作的時代背景之下,更看重的是青年人的奇思妙想,非常期待臺灣學生的創作,希望學生們能去挖掘沙縣小吃文化,「我覺得他們應該都會有非常多的創意,和大陸學生有不同的想法。」

啓動儀式上,臺灣大學生組成4組隊伍並抽取「短劇元素」,爲本次創作帶來更多挑戰。

來自聯合大學的陳同學表示,在大陸社羣平臺上會看到很多短劇,但沒有實際參與過短劇拍攝,所以期待這次能夠有實際拍攝經歷,「我傾向拍攝與沙縣消防有關的短劇,並把指定元素大同電鍋融入其中,將兩者結合找出其中的關聯點。」

參與本次實訓、來自高雄樹德科技大學陳同學表示,每次看到短劇都會想拍攝的幕後都會用怎樣的技巧進行,所以想透過這次營隊深入瞭解,這是第一次來到沙縣,拍攝短劇的話,需要多參訪,多觀察,看沙縣有什麼地方真正能勾起拍攝的慾望,才能全身心投入創作。

「短劇是內容變現最快的新載體。」華青媒新媒體實驗室執行長Liza表示,本次短劇創作訓練實習營,集結臺灣創作影視青年人才與沙縣在地文旅資源、產業鏈,聯合臺灣與沙縣新銳導演,打造「從創作到孵化」的實訓計劃,結合沙縣小吃文化IP、消防救援實訓基地與沙縣足球運動,讓學員作品兼具商業潛力與文化傳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