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borg:“老年學解決衰老問題的速度不夠快”

大多數人一聽到“賽博格(半機械人)”這個詞,可能就會聯想到科幻電影中的場景,而不是當前技術研發的一個領域,但瑞士初創公司 Sciborg 旨在改變這種看法。該公司的使命是通過開發從血液、器官到整個頭部的一切合成替代品來重新定義人類存在的邊界。

Sciborg聲稱已經制定了逐步實現目標的方法,不過其長期願景無疑是存在爭議的。該公司將新興和已有的創新(涵蓋醫療設備、器官保存、機器人技術和腦機接口等)整合到一個統一的系統中。該公司目前的重點是將器官的存活能力“遠遠超出”當今的極限——從肝臟開始。但其創始人知道,他們無法獨自推動所需的每一項技術進步。

長遠來看,Sciborg打算利用世界各地企業家、科學家和領域專家的集體力量,整合多種解決方案,以幫助實現其“賽博格化”願景。爲此,該公司已作爲一個去中心化自治組織(DAO)成立,允許貢獻者和加密代幣持有者對其組織決策和戰略方向有直接影響。

《長壽技術》:賽博格化是指將人造部件整合到人體中以恢復、增強甚至超越正常生物功能的過程。這個領域已經通過諸如心臟起搏器、人工耳蝸、假肢、器官替換和腦機接口等醫療技術的出現而有所體現。Sciborg想要更進一步,利用控制論技術來替換失效的生物系統,並在健康壽命和長壽方面取得前所未有的成果。我們與聯合創始人安德烈·潘費羅夫(Andrei Panferov)和託默·蘭茲伯格(Tomer Landsberger)進行了交談,以瞭解該公司計劃如何實現其願景。

蘭茲伯格以前是魏茨曼科學研究所從事衰老生物學研究的研究員,他解釋說自己對賽博格化的興趣源於察覺到在長壽的生物學方法方面缺乏進展。

“我對目前那種專注於用藥物干預來逆轉衰老的策略很不滿意,這些方法實在是太難了。”他說,“幾十年來我們所知道的最有效的干預措施是熱量限制。它在動物模型中有效,可能對人類也有一點幫助,但除此之外,還沒有真正針對衰老的獲批藥物。藥物研發週期很長,而且生物學非常複雜。在花費數年研究這個問題之後,我對僅靠生物學方法能否在我有生之年達到我的目標感到悲觀。”

電子技術比生物學發展得更快

蘭茲伯格對替代方案思考得越多,就開始探索賽博格化的想法:超越他所謂的生物“肉體套裝”。

“我開始思考,用機器把頭部和身體分開,還讓頭部保持存活,這得需要什麼條件呢?”他說,並指出俄羅斯科學家謝爾蓋·布留霍年科(Sergei Briukhonenko)顯然在一個世紀前就已經能夠 讓一隻狗的頭部存活三個多小時。

“我們已經有能讓器官在體外短時間存活的設備,”他補充說,“所以我從理論上想知道,要讓一個頭部無限期地保持存活和健康需要什麼?我們需要哪些技術?”

這些問題促使他撰寫了一篇 Substack(substack.com是一個寫作平臺)上的文章,概述了實現這一崇高目標所需的關鍵創新。這篇文章引起了潘費羅夫(Panferov)的注意,他是一位連續創業的科技企業家,一直在尋求創辦一家專注於人類壽命延長的企業。

“我一直在採訪數十位富有的人,詢問他們相信並想要什麼樣的壽命延長策略,”潘費羅夫說。“一些人提到了生物老年學、基因療法或人體冷凍學。但令人驚訝的是,有一種策略不斷被提及爲首選:賽博格化——本質上是將意識遷移到合成身體中。”

“他們中的大多數人在科技領域賺到了錢,所以他們相信電子學和工程學。他們認爲電子學的發展速度比生物學快得多,而且更容易升級。在他們看來,老年學解決衰老問題的速度不夠快。”

壽命延長的途徑

Sciborg的聯合創始人共同努力確定正在進行哪些工作以及在哪裡進行。

“我們開始對這個領域進行梳理:我們已經能夠人工製造哪些器官?存在哪些神經接口?哪些科學家在做這項工作?”潘費羅夫說。“我們與世界各地的肝臟外科醫生、移植專家、生物工程師和神經生理學家進行了交談。我們繪製了整個當前的技術水平:哪些器官可以在體外存活、能存活多久以及由誰來維持。”

“我們發現有研究小組已經讓肝臟存活了17天,而商業系統中只能存活1天,”蘭茲伯格(Landsberger)補充道。“我們知道至少有兩家公司在致力於讓大腦存活——不是爲了我們的目的,但這表明有進展。而且我們知道至少有一個人在試驗讓頭部存活。”

然而,儘管不同領域都在開展各種工作,但蘭茲伯格和潘費羅夫覺得還沒有人將賽博格化視爲一種合法的壽命延長途徑。

“有公司在製造神經接口,但沒有考慮到壽命延長,”潘費羅夫說。“有製造人造器官的,但不是爲了完全永久替代生物器官。”

然後,聯合創始人決定專注於需要與所有其他舉措並行開發哪些技術,以便在未來實現半機械人化。

“當然,我們無法立即構建最終的‘讓頭部無限期存活’系統,”潘費羅夫說。“但就像埃隆·馬斯克在火星任務之前建造火箭一樣,我們可以逐步迭代。本質上,在我們着手實現全身或頭部存活之前,我們想要構建用於器官存活的‘火箭’。”

最初專注於器官存活

Sciborg的第一個實際步驟是將體外器官的存活能力擴展到遠超當今的極限。

“我們的第一個里程碑是有效的器官保存——醫院和移植中心實際能夠使用的解決方案,”蘭茲伯格說。“這既能給我們帶來收益,又能讓我們積累經驗。”

“這意味着製造更好的灌注機並集成先進的監測技術,如實時血液化學、壓力、溫度、氧合、代謝廢物等監測,”潘費羅夫補充道。“我們還需要改進抗凝策略、無菌控制和機械刺激系統。”

第二步是設計不僅能處理一個器官,而且能處理多個器官的系統。

“這不僅需要機械工程,還需要軟件和傳感方面的創新,因爲要讓一個器官存活,既要了解其內部情況,又要向其泵血,”潘費羅夫說。

蘭茲伯格強調,Sciborg並不試圖獨自解決半機械人化的所有挑戰。它想要嘗試將所有技術整合在一起。

“例如,已經有公司在進行氧載體和人造血液成分的臨牀試驗了,”他解釋道。“我們不必從頭開始發明一切。當全功能合成血液或更好的神經接口等關鍵突破出現時,我們希望做好準備。然後我們可以迅速將它們整合到我們的系統中,並朝着更宏大的目標推進:大腦的長期存活。”

肝臟保存是重中之重

在Sciborg的器官保存清單上,肝臟排在首位——由於肝臟具有調節新陳代謝和解毒的主要功能,它對未來大腦的存活至關重要。

“目前,市面上現有的技術可以讓肝臟存活一天,”彭費羅夫(Penferov)說。“已經有研究團隊在試圖將這個時間延長到三天。我們的初步目標是開發一種灌注機,能夠將這個時長再延長數天——並將這種機器推向市場。這有着當下醫院就急需的臨牀應用。”

爲了幫助實現其初步目標,該公司已經與日內瓦大學的米歇爾·戴安娜(Michele Diana)教授合作。

“憑藉米歇爾的專業知識,我們決定專注於製造一種更好的器官保存機,並直接在瑞士進行反覆試驗,使用不適合移植的邊緣供體肝臟,”潘費羅夫(Panferov)說。“這將使我們能夠測試和改進我們的設備。哪怕僅僅是加入我們計劃中的創新——實時血液監測、器官活力評估以及對生理變化的自動響應——就會是一項了不起的成就。僅這一點就足以資助我們更大使命中的很大一部分。”

這第一步體現了Sciborg打算如何在其半機械人化進程上前進——預計每個組件都將成爲其自身可行的市場產品。

“我們的研發管線中的每個元素都被設計爲自身具有商業可行性,”潘費羅夫說。“這真的很令人興奮,因爲我們不必僅僅依賴於遙遠的宏偉願景——我們在這個過程中正在創造切實的、獨立的產品。”

“整體而言,整個項目對單個公司來說實在是太大了——它規模巨大,”蘭茲伯格(Landsberger)表示贊同。“有很多公司正在研發能夠推動我們使命向前發展的技術,所以我們開始思考一種模式,在這種模式下我們就像一個創業創建者或風險投資公司(venture capital company)。我們的想法是從我們最初的研究中剝離出公司來獨立開發特定的組件。”

通過DAO模式融資

這個項目規模驚人,這也是公司決定探索通過加密貨幣籌集資金的DAO模式的原因。

蘭茲伯格(Landsberger)表示:“我們受到了成功開展類似計劃的朋友的啓發,比如HydraDAO和CryoDAO。所以我們打算推出自己的治理通證,並建立一個使命一致的支持者社區。我們將利用這些資源爲我們認爲對實現願景至關重要的關鍵項目提供資金。”

短期內,Sciborg的創始人正在自籌資金開發最初的灌注技術,並且還有天使投資人和贈款資助。

潘費羅夫(Panferov)說:“之後,我們可能會引入風投(風險投資),特別是當我們走出血液循環領域進入先進材料和神經接口等領域時,這些領域對我們的長期目標至關重要。我們還計劃在神經技術、材料科學、血液 - 合成接口以及組織 - 合成接口等未來領域利用DAO模式。”

那麼,該公司實際期望多快實現其目標呢?嗯,這取決於你問誰。

潘費羅夫說:“我們需要大約兩年的工程工作以及對供體肝臟進行反覆測試,之後我們就可以開始血液循環裝置的臨牀試驗。在那之後,如果能有幾個關鍵突破,我想說我們可以在10年內製定出可用於維持生命的策略。”

蘭茲伯格則沒那麼樂觀。“我認爲可能需要20 - 30年我們才能讓大腦保持存活和健康。但誰知道呢?這也取決於我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