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元火警啟示 鋰電池廠救災有3難…難預測、難撲滅、毒性高

臺泥旗下三元能源科技公司於高雄小港區的鋰電池工廠昨清晨爆炸起火,直到昨入夜消防人員仍持續射水降溫,避免復燃。記者劉學聖/攝影

三元能源科技火警,鋰電池熱能反應完後才完全熄滅,救火難度高,專家說,消防安全設備設置標準列這廠爲「高度危險工作場所」,但法規跟不上製程的進步,建廠時應納入如何將災害降到最低考量。

鋰電池常見於電子產品、電動汽、機車等設備,遇熱失控反應,電池體難冷卻,高溫燃燒也會釋出有毒氣體,導致連鎖閃燃與高溫氣體噴發;因火點難預測,救災相較其他火警更困難。

三元電池工廠列爲消防安全設備設置標準「丁類場所」中「高度危險工作場所」,須依標準設滅火、警報、避難及消防搶救必要消防安全設備,因電池製程有多種化學物質,廠區共十四項化學物質申報列管,部分具危險性、腐蝕性。

新竹縣消防局說,鋰電池火警有「難預測、難撲滅、毒性高」三大風險,即使表面火勢撲滅,內部仍持續高溫,復燃風險高,且燃燒可能產生氟化氫、苯類等毒性氣體。

消防專家林金宏指出,鋰電池起火常見過充或外力穿刺、設計不良等原因,目前最有效滅火方式仍是大量灑水,直到電池反應結束,若發生在工廠、倉庫,最重要應避免災情擴散。

外界質疑現有消防規範、設備難應付鋰電池起火,林金宏說,法令只是最基本要求,鋰、鈉等禁水性物質遇水就會炸裂,但許多都是半導體制程重要原料,目前無有效消防設備可應付禁水性液體。

他認爲如何將災害降到最低,避免災情擴散,要在建廠時納入考量,檢視消防安全不是隻有單純消防設備,還要有「軟體」人員操作訓練、火源隔離等,至少將災害控制在一定範圍;這次正好當作驗證。

資深消防隊員建議,類似廠房應強化自衛消防編組演練,每月至少實施一次,工廠或倉儲設施應依消防法規定,落實危險物品申報制度,並建立完善公共危險物品平面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