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勸阻臺灣發展記憶體
韓國三星總部。(新華社)
十里天下:史欽泰和他的開創時代(天下文化)
(更多精彩內容 請看翻爆)
全球DRAM缺貨,爲了電腦產業發展,再次挑戰!全球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dynamic random-access memory, DRAM)在一九八六年之後,連續幾十個月缺貨!當時臺灣的個人電腦(personal computer, PC)產業產值幾乎每年倍增;DRAM是個人電腦必備的元件,臺灣業者卻只能任憑市場價格飛漲。當時,許多業者想進入這個高市場需求的產品,但是,進入DRAM的投資門檻卻相當高。
電子所過去技術的累積是在邏輯晶片,不論是設計或製程上,和DRAM其實是完全不一樣的技術。但是,當個人電腦產業陷入苦戰,業界希望工研院繼過去的成功經驗,再攻下DRAM!半導體業界的看法則不同,多半認爲電子所已到了讓產業自行發展的時候了。
史欽泰回想當年:
事實上,臺積電成立時,電子所一下子出去了九十八人,接下來要不要做半導體研究?是當時重要的政策考量。那時我是副院長,林垂宙是院長,張忠謀是董事長。
一九八九、九○年之間,全世界半導體缺貨,記憶體買不到,使得個人電腦出貨面臨困難,引起宏碁施振榮先生的注意,所以他私下募資,找美國德州儀器合作,想解決記憶體貨源的問題。施振榮當時也在報紙上發表文章,表示臺積電之後,臺灣不用再發展半導體技術了。
在一九八八年,全世界半導體公司就那麼幾家,要做記憶體又是花大錢的事,電子所纔開始評估,消息很快就傳了出去。史欽泰說:
韓國三星集團的老總李健熙就跑來臺灣找張忠謀和我,想勸退臺灣。因爲張忠謀人在國外,就只找到我。還記得我到臺北福華飯店和他見面,當年三星還不是規模這麼大的公司,他們從一九八四年開始投入做記憶體,本來一直虧錢,但是,那一、兩年全球性的缺貨,使得三星多年來的虧損全部賺回來,甚至連未來投資的錢都賺到了。
李健熙告訴我,現在三星做這麼好,又在做DRAM,不如和他們一起做,他提出一億美元技術權利金的合作方案。他說,臺灣做不過他們,因爲工研院研發經費來源主要是政府,其實幹涉很多,彈性也不夠,而臺灣企業的口袋又不夠深(當時臺積電才成立沒多久,施振榮也常常需要向銀行借貸)。李健熙強調,三星技術好,又是他說的算,口袋又深;還說,如果我們不相信,他邀請我們去韓國參觀他的公司,他會完全開放讓我們知道。
李健熙離臺之前,張忠謀還沒回國;他又第二次找我,正式邀請我、張忠謀和施振榮到韓國參觀,只有我們三個人,他也的確毫無保留讓我們看他們在做什麼。
宏碁董事長施振榮同行參觀韓國後,不久就宣佈與美商德州儀器合作,由德州儀器提供技術,成立德碁半導體,生產DRAM。
史欽泰心裡也已經有定見,除小心研究可行性之外,他也親自赴海外尋找次微米的計劃主持人。他說:
主要的原因在我們有不同的看法和切入點(approach),如果想法一樣,就不需要重複去做。我們的目的,一直就是在帶動臺灣產業發展,而不只是一個投資案而已;如何有一定的技術自主能力,在未來發展上不致完全受制於人,都是衡量、決策的因素。
至於施振榮先生,他去韓國之前就已經開始和德州儀器談合作,顯然這次的訪問沒有動搖他原本的決定。(三之一,摘自天下文化《十里天下:史欽泰和他的開創時代》;更多精彩內容請免費下載《翻爆》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