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新”“智造”“綠電”齊飆升,看電錶轉出南粵經濟活力!
“信心有數”欄目
南方都市報、南都大數據研究院“信心有數”欄目,用數據記錄廣東實現現代化的奮進之路,用數據描繪萬馬奔騰共創美好的活力之路,用數據書寫每一個你我昂揚向上的信心之路。
千里之行,繫於你我;心中有數,廣東可期。
這個夏天,廣東用電負荷三度刷新紀錄,峰值飆至1.65億千瓦——相當於7個三峽電站同時發電。廣東由此成爲全國首個用電負荷突破1.6億千瓦的省份。截至2025年,廣東用電負荷與電量規模連續十年蟬聯全國省級電網榜首,這塊“電力第一省”的金字招牌,不僅靠的是實打實的“電力滿格”支撐,還是當下廣東經濟澎湃動能的生動寫照。南都大數據研究院本期“信心有數”帶大家從電力看廣東經濟活力圖鑑。
翻開廣東2025年第一季度用電“成績單”,全社會用電量達1870.66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99%。其中代表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的“三新”行業發展強勁——其用電量同比飆升32.9%,是全省平均增速的11倍!這一“三新”用電數據的躍升,正是廣東新質生產力蓬勃發展的鮮明註腳。
作爲新質生產力的核心支撐,廣東在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產業領域的發展尤爲亮眼。2025年7月11日,廣東省召開加快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專題會議(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產業專場)。會議透露,2024年廣東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已突破2200億元。目前,已構建起“芯片—算法—終端—應用”全產業鏈發展格局,珠三角地區全鏈條競爭優勢顯著,高端企業集聚效應突出。
工業機器人的機械臂在高效舞動,低空經濟的飛行器蓄勢待發——這些在廣東發展的“一抹亮色”,在用電數據上同樣耀眼。機器人制造“電力十足”,根據廣東電網披露,以美的庫卡爲代表的典型機器人制造企業,2025年第一季度用電量同比增長9.8%。低空經濟也在“通電”騰飛,分佈於廣州、東莞、珠海、陽江等重要節點的低空經濟產業園,用電量同比增長7.3%。智能製造的脈搏,在電流中強勁跳動。
它們的共同基底,是高技術裝備製造業的堅實躍升。一季度,廣東高技術裝備製造業用電量達371.3億千瓦時,同比增長6.17%。產業升級的“高精尖”路線圖,在電錶轉動的數字裡清晰可見。
廣東的“綠”,紮根在能源結構與產業基因裡。截至2025年7月,廣東全省新能源總裝機超7000萬千瓦,妥妥的全國第一!其中,海上風電裝機、核電裝機雙榜第一。同時積極建設綠色製造標杆,累計創建490家國家綠色工廠,數量領跑全國。
除了能源向綠外,綠電消費也是廣東的新時尚!。截至2025年上半年,廣東參與綠電交易的經營主體數量8.5萬家,市場化交易電量近3000億千瓦時,佔全社會用電量的68%。根據中能傳媒觀察預測,今年廣東省綠電需求預計超120億千瓦時,市場活力滿滿。
當“電力之樹”的根系深扎於向“新”的土壤,枝幹伸展於向“智”的天空,葉片閃耀聚“綠”的光芒,廣東經濟的脈動強勁而穩定。遠處,電動汽車在流光溢彩的街頭靜充,無人機飛過高大的樓宇,虛擬電廠在數字空間無聲調度——每一個璀璨瞬間都由滿格電力點燃。經濟大省的發展正被這股活力、智能、清潔的“電”力推向更遼闊的未來。燃不燃?
出品:南都大數據研究院 南方智媒科技
策劃:王衛國 鄒瑩
統籌:凌慧珊
文案: 孔令旖
設計動效:歐陽靜 鄧捷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