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桶油”上半年淨賺1750億元,成品油需求加速下滑銷量分化
隨着中國海油(600938.SH/00883.HK)8月27日公佈半年報,國內三大油氣央企上市公司的中期業績披露完畢。今年上半年,受國際油價下跌等影響,“三桶油”均出現營收、淨利雙降,合計歸母淨利潤達1750.23億元。
財報顯示,中國石油(601857.SH/0857.HK)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45萬億,同比降低6.7%;歸母淨利潤840.07億元,同比下滑5.4%。同期,中國石化實現營業收入約1.41萬億,同比降低10.6%;歸母淨利潤爲214.83億元,同比驟降39.8%。中國海油上半年的營業收入爲2076.08億元,同比下降8%;歸母淨利潤達695.33億元,同比降低13%。
澎湃新聞注意到,這是中國石油近五年來首次出現淨利潤下滑。對於營收下降,中國石油稱,主要由於原油、成品油價格下降及油氣產品銷量變化綜合影響。
該公司副總裁何江川在27日舉行的業績會上解釋稱,上半年,在布倫特油價同比下跌15.1%的情況下,中國石油的經營利潤、歸母淨利潤仍保持歷史同期高位,變化幅度遠小於國際油價下行幅度。自由現金流同比增長11.5%,也創下歷史同期最好水平。
上半年,中國石油的油氣當量產量爲9.24億桶,同比增長2.0%。天然氣產量和油氣當量產量均創其歷史同期新高,且天然氣產量佔油氣當量產量的比重繼續提升。
分業務板塊看,其油氣和新能源分部仍是中國石油業績的最大來源,上半年實現經營利潤856.86億元,同比下降6.8%,主要由於原油銷售價格下降。煉油化工和新材料分佈實現經營利潤110.56億元,因煉油和化工業務的毛利空間收窄,比上年同期減少了25.73億元。銷售分部經營利潤下滑25.2%至75.62億元,原因爲成品油銷售價格下降以及國際貿易業務毛利減少。天然氣銷售分部經營利潤大增10.8%至186.26億元,國內市場份額提高2.1個百分點。
對於經營收益下降,中國石化(600028.SH/00386.HK)表示,主因是原油和產品價格持續走低,導致庫存減利,境內汽柴油銷量和價差下行,以及航煤、芳烴等產品毛利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澎湃新聞發現,面對國內成品油需求下降,中國石油和中國石化的成品油銷量出現了顯著分化。
上半年,中國石油的原油加工量爲6.9億桶,穩中有增;汽油、煤油、柴油的國內銷量5864.6萬噸,同比增長0.3%,其中煤油、柴油銷量均有增長。與之對比,中國石化的原油加工量約爲1.2億噸,同比下降了5.3%;境內成品油總經銷量8705萬噸,減少了3.4%。
報告期內,中國石化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同比增長了44.4%,實現油氣當量產量2.6億桶,同比增長2%。但其勘探及開發事業部、煉油事業部、營銷及分銷事業部、化工事業部四個事業部的經營收益均出現不同程度下降。其中煉油事業部的經營收益降幅最大,達到50.4%。化工事業部經營虧損42億元,同比增虧11億元。
作爲純上游油氣勘探開發商,中國海油的業績波動與國際油價下挫的關聯性更強。
上半年,中國海油的淨產量近3.85億桶油當量 ,同比增長6.1%,國內外產量均超過歷史同期最好水平,其中天然氣產量大幅增長12.0%。上述淨產量中,約69.3%來自中國。
中國海油稱,公司持續增儲上產,推進提質降本增效,部分抵禦了國際油價下降的不利影響。
能源替代的長期趨勢將推動成品油消費加速下滑。面對新能源對傳統市場的擠壓,從本次披露的半年報看,“三桶油”都在加快非油業務發展步伐。
澎湃新聞從中國石油業績會獲悉,上半年其風光發電量達36.9億千瓦時,爲去年同期的1.7倍;對外供電19.2億千瓦時,爲去年同期的2倍;鎖定獲取風光指標1638萬千瓦,累計建成裝機規模1024萬千瓦;充換電量同比增長213%,非油業務利潤同比增長5.5%。
中國石化財報顯示,上半年非油業務利潤爲30.9億元,同比增長17.0%,其中,便利店商品及服務利潤29.3億元,同比增加3.5億元,充電業務服務費爲5億元,同比大幅增長。
中國海油在半年報中稱,上半年公司綠電發電量超9億千瓦時,深遠海浮式風電平臺“海油觀瀾號”爲文昌油田羣穩定供應綠電。此外,公司外購併消納綠電5億千瓦時。在新能源新產業培育方面,中國海上首個CCUS項目在恩平15-1平臺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