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農科普|開春了,如何讓作物吃上“營養套餐”?
春暖花開,露地各類作物逐漸都到了播種期,設施作物也到了取得產量的關鍵時期。平衡施肥,在此期間顯得格外重要。那麼,如何讓作物吃上“營養套餐”健康成長?該如何做到平衡施肥?下面咱們就來聊一聊
平衡施肥是指根據作物的營養需求、土壤供肥能力以及肥料利用率,科學合理地搭配氮(N)、磷(P2O5)、鉀(K2O)及中微量元素(如鈣、鎂、硫、硼、鋅等),以達到最佳施肥效果,提高作物產量和品質,同時減少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
平衡施肥的核心原則是什麼?
1.根據作物需求導向選肥。不同作物對養分的需求比例不同,同一作物不同生長階段對養分的需求也不同,因此要根據作物的養分需求來施肥。
2.根據土壤肥力狀況施肥。通過測試土壤現有的養分含量判斷土壤肥力,根據土壤肥力來確定施肥種類和數量,進行合理的肥料配比,缺什麼補什麼,避免用肥過量或不足。
平衡施肥有哪些好處呢?
可以提高產量和品質,根據作物需求施肥,避免缺素或過量導致的生長障礙。
可以減少肥料浪費,實現精準施肥調控,降低生產成本投入。
可以保護土壤健康:避免因施肥不當造成的土壤酸化、鹽漬化,減少氮、磷流失對水體的污染。
如何做到平衡施肥呢?
一是測土配方施肥,通過土壤檢測,明確土壤中的養分含量,制定個性化施肥方案,就可以選擇合適的肥料配方和施肥方式。如土壤肥力較高,就應該輕底肥、重追肥,如果土壤肥力較低,就應該加大底肥施用量,並且配合施用有機肥來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
二是優化施肥方式,根據作物生長規律,注重基肥追肥結合,基肥推薦機械深施、穴施等方式,提高肥料利用率,追肥推薦水肥一體化方式,如滴灌或噴灌方式,減少揮發和流失。根據作物需求,也可以葉片噴施中微量元素肥料,如鈣、硼等。
三是觀察作物長勢,分階段施肥,如小麥分返青期、拔節期、孕穗期追肥。各生長時期也要觀察作物是否出現缺素或肥害症狀,及時提出補施措施。
總之,平衡施肥不是簡單“多施肥”,而是要求科學配比、精準施用,讓作物“吃得飽、不浪費、長得好”。現代農業提倡“4R施肥原則”:即正確的肥料種類、正確的用量、正確的時期、正確的位置。通過平衡施肥,可實現作物高產、優質、高效、環保的可持續農業目標。(供稿:北京市農業農村宣傳中心)
來源:千龍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