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萬多次操作中無一差錯背後的堅守——全國勞模皮志勇的電力強國夢
新華社武漢5月1日電 題:三萬多次操作中無一差錯背後的堅守——全國勞模皮志勇的電力強國夢
新華社記者王自宸
“繼電保護,保護的是電網的中樞神經,出不得半點差錯。”4月29日,剛從北京領獎回來的全國勞模皮志勇一頭扎進工作室,對繼電保護不停電改造裝置進行最後的調試。
“調整定值參數、校對通訊響應、接入直流回路、模擬新舊保護切換……”一套流程需耗時近1小時。當天下午,皮志勇硬是將這套流程走了三遍。“這個裝置即將首次應用到實際運行的電網上,每個環節必須爛熟於心。”
今年50歲的皮志勇是國網荊門供電公司檢修分公司二次檢修二班班長,也是“皮志勇勞模創新工作室”的帶頭人。紮根一線26年間,他從一名退伍軍人逐漸成長爲電網檢修專業領軍人才、科技創新的帶頭人。
1999年,剛退伍的皮志勇,入職國網荊門供電公司繼電保護班。到了現場,他發現自己“啥都不懂”,很是着急。
於是,他每天利用工餘時間學背圖紙、讀原理,抓住每個施工機會要活幹。爲熟練掌握技術,他運用“記號學習法”,一知半解的標紅色,完全不懂的標黃色,晚上覆盤,想盡辦法把“記號”消除。這些年來,皮志勇寫下100餘萬字的學習筆記、畫了2000多張裝置接線圖。
憑藉着這股子韌性,皮志勇“啃”下一個又一個硬骨頭:組織完成33座新建、改建變電站的安裝調試工作,一次性送電成功率達100%;在變電檢修中,3萬多次操作中無一差錯……
隨着設備和技術的快速迭代,皮志勇意識到,新時代工人不僅要善於解難題,更要把核心技術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2012年,以“一線員工提技術難題、工作室創新攻堅、生產現場試驗跟蹤反饋”爲工作鏈條的“皮志勇勞模創新工作室”成立,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找尋最優解,皮志勇和團隊的創新成果不斷涌現:“二次設備一鍵巡視系統”可快速複覈參數,使過去兩天的工作量縮減到十幾分鍾;“冷凝除溼裝置”將過去高發的直流接地故障率降低到零;“電網自愈精靈”消除了電網的串供斷面風險……
用“小創新”守住電網“大安全”。多年來,他和團隊進行了數千次創新實驗,攻克直流系統智能充放電等生產技術難題,研發56項科技創新成果。團隊成員中,有2人成長爲國家電網生產技能專家,6人成爲技術骨幹。
皮志勇說,面對能源轉型新挑戰,他將一如既往紮根一線,以“守”與“創”,維護電網安全,保障萬家燈火。(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