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井LaLaport到底強在哪?爲何引發臺灣整體百貨業關注?

▲南港Lalaport即將開幕滿一個月。(圖/記者林敬旻、林明瑋、蔡惠如攝)

記者蔡惠如/綜合報導南港三井LaLaport近期終於正式登入臺北市,在百貨密度極高的臺北,也成爲民衆口中的最新話題,其開幕已經幾乎一個月,網路討論的聲量不斷,有消費者表示「熱度已消,平日去逛也不見衆多人潮」、「沒有精品感覺沒很高端」,而LaLaport的主打併非是高級精品或是優雅場域,而是營造「讓你天天想去逛一下的地方」纔是重點,這樣的購物概念也讓百貨業界嚴陣以待。

日本三井不動產集團旗下的大型購物中心LaLaport,近年積極拓展海外市場,臺灣也成爲其佈局焦點。繼臺中開出首店後,臺北南港LaLaport也於近期開幕,預計下一步將進軍高雄。LaLaport以其高度複合化的商場設計與家庭導向的場域特色,吸引消費者長時間停留,這種不同於傳統百貨的經營方式,也讓百貨業者暗自關注,LaLaport可能將改寫臺灣賣場的消費邏輯。

LaLaport首間店誕生在1981年千葉縣船橋市,一開幕就大獲成功,它與日本另一間主打便宜的大型購物中心AEON,主要以市郊爲據點的策略不同,LaLaport主要開在交通便利的市中心,吸引的是比逛AEON客羣更有餘裕、較有國際觀的日本人。

臺灣已經是個成熟的市場,意即民衆的購物方式不是隻會「選便宜的」,而是以CP值高的商品爲考量,目前全球經濟正陷入一個動盪階段,通膨的情況讓大多數中產階級,對奢侈品的需求下降,取而代之的就是實際的購物模式以及生活體驗。

所以精品非LaLaport的主打,其經營特色在於結合零售、餐飲、娛樂與公共空間,打造一個不只是購物、而是可供一家人消磨一整天的複合式場域,來自館內品牌的多樣性與吸引力不是優先選項,更在於其強調「可停留性」、「社區共融」與「體驗設計」。

意即LaLaport的競爭力在於它不只是賣場,更是一個生活場景。

從親子同遊、餐飲美食、日式選品、戶外公共空間等元素,全面提升消費者的停留意願與黏着度。這種主打「生活體驗」的場域經營,也正是讓臺灣百貨業者提高警覺的原因。對習慣以品牌組合和促銷爲主要武器的傳統百貨來說,LaLaport代表的是一種全新的競爭模式。

根據過去的日本市場分析,LaLaport在地方型大城的吸引力特別強,消費者以家庭客羣、親子族羣爲主,強調假日的休閒生活與一站式滿足的消費體驗。這樣的經營模式也成爲其拓展海外市場的重要資本。LaLaport在臺中、臺北開幕後,也將在高雄再開設第三間,三井節奏明確的將LaLaport作爲旗艦品牌在臺複製日本成功經驗。

LaLaport的核心競爭力之一在於強調「場域感」與「體驗價值」,而不僅僅是購物本身。與其說它是一間百貨公司,不如說它是一座「生活型消費樂園」。這樣的經營理念使消費者願意長時間停留,也可能因場域氛圍而產生「順便購買」的消費行爲。相較之下,傳統百貨往往仍以「購物爲主要目的」,在體驗設計與公共空間上則略顯保守。

▲可以讓小孩放電一整天的「KidZania」首間店,也將在明年上半年在南港三井LaLaport登場。(圖/業者提供)

對臺灣百貨業來說,LaLaport代表一種全新型態的挑戰者。其主力客層鎖定親子家庭、年輕族羣與喜歡日式生活風格的消費者,與傳統百貨如新光三越、微風、SOGO等的中高端客層有所重疊。但LaLaport不以高端精品爲主軸,而是以生活感、品牌混搭與公共空間的開放性,吸引更多日常型消費者,這讓不少百貨業者開始思考自身定位與未來競爭策略。

這可能引發百貨業者進一步轉型的開端,例如強化休憩空間、引進體驗型品牌、改造動線與設計以提升停留時間等。從「買東西的人」轉向「想過生活的人」,也許將成爲臺灣零售空間規劃的下一階段的必經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