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接毀藻礁?季節性變化? 環團、專家不同解讀

藻礁公投推動聯盟和立委塗權吉今前往觀察藻礁生長情況。圖/藻礁公投推動聯盟提供

中油第三座液化天然氣接收站預計3月試運轉,環團今質疑三接對大潭藻礁造成嚴重衝擊。不過,受中油委託負責調查的海洋大學團隊對數據有不同解讀,副校長冉繁華表示,目前判斷與三接工程直接相關的僅有海水濁度的變化,藻礁生長也可能隨季節變化。中油則強調,將持續監測、維護生態環境。

藻礁公投推動聯盟今前往中油液工處三接辦公室舉行「藻礁生態保育策進協調會」,中油代表和受中油委託負責調查的海洋大學團隊也出席。

藻礁公投領銜人潘忠政表示,據在地觀察,工程已導致藻礁上覆蓋大量泥沙與粉塵。桃園海洋生態保育協會理事長葉斯桂也說,興建中的沉箱造成藻礁大面積破壞,尤其靠近施工區的大潭藻礁孔隙遭填滿,造成多孔隙生態功能降低。

「我們唯一認爲可能與工程有關的是濁度變化,」海洋大學副校長冉繁華表示,透過長期觀察,柴山多杯珊瑚面積雖確實有起伏,但這與潮汐、季節變化密切相關,特別是去年4次颱風帶來的影響極大。

冉繁華提到,有些被沙埋的珊瑚並非死亡,研究發現沙埋後兩季(約半年)沙退後,珊瑚仍能存活;此外,團隊也額外研究珊瑚藻的孢子釋放情況,發現每年9月到隔年3至4月是孢子期,這時藻體常會白化但不代表死亡,這可能解釋爲何在這段時間觀察到的白化現象增多。

中油方面表示,關於當地生態監測、海域調查、生態教育都已進行,進出管制考量人員安全可做生態研究調查,但不適合帶隊參觀;三接經歷6年施工、2次環差還有1次公投,施工前針對沉箱擺放位置的設計階段均按照法規進行地質鑽探,都有學術單位報告可以提供,不需要再做海上鑽探。

中油表示,對於漂沙是否影響藻礁及珊瑚的疑慮,邀請環團與委託的學術調查團隊共同參與調查,至於三接預計本月測試運轉確保安全取得相關許可後,纔會進入正式運轉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