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讀案吵再兇也不打了 大罷免前立院朝野不能說的「默契 」

立法院昨在藍白人數優勢下三讀通過「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民衆消費韌性」特別條例,納入國土防衛韌性預算、刪除臺電千億補助,增列普發現金每人一萬元。記者曾原信/攝影

大罷免自今年6月中下旬白熱化以來,每次立法院逢執政黨不滿意的議案,朝野間「不武鬥,只發言」,處理個位數案子的情形,似乎已是朝野到726罷免投票前的「新默契」。藍營人士說,民進黨多次和國民黨交手,知道自身優勢在掌握行政資源,仍可卡東卡西,未必需要全武行。

立法院昨處理因應美國關稅戰特別條例,昨上午經朝野協商,取得共識昨日只處理特別條例一案,約下午5時開始表決。昨日上午至下午表決前,朝野均有委員登記發言,執政的民進黨發言尤其踊躍。近期立院在處理「軍人加薪」及「法庭直播」等朝野重大歧異法案時,也是採用類似的處理方式。

民進黨現面對其宣稱的爭議法案,一改先前破窗夜闖議場,或衝上主席臺試圖佔領的武鬥模式,改以51名綠委登記冗長髮言,而在野也不逕自要求停止討論,開始表決。在此情況下,立法院每次約僅處理二至三案,朝野均讓議事維持在「雖拖沓,但總有在動」的狀態。

事實上,立法院長韓國瑜也多次在朝野協商時語重心長提醒朝野,互相杯葛,是彼此得不償失,動員也都很疲倦,與其到最後一事無成,要不要各自有些空間願意談。

有藍委說,現在大罷免如芒刺在背,國民黨的區域立委也不願因立法院議事發生衝突,又給民進黨或側翼、罷團拿到談資。對國民黨的區域立委來說,花時間跑選區,把藍營選民動員出來投下不同意罷免票,是現在最重要的事情。若是立法院衝突,很有可能耗掉一整天,沒得跑選區,又可能加溫大罷免。

該藍委認爲,民進黨方面也是想與其跟在野耗在立法院,倒不如去被罷免的藍委選區宣講大罷免,反正人數輸在野,表決投票也是輸。可能是雙方都有不必在立院消磨時間的理由,纔有現在不武鬥只冗長髮言的情況。

藍營人士認爲,立法院在大罷免前進入到只文鬥不武鬥的微妙狀況,可以觀察是否會延續到大罷免後。

藍營人士說,從新屆立法院上任,民進黨和在野黨交手一年多,知道國民黨今非昔比,也沒在怕真的武鬥。民進黨的優勢是掌握了行政資源,還有賴清德總統口中一叫就會飛到立法院的青鳥,所以不管在野通過什麼法案,只要民進黨還握着行政權,就可以卡東卡西,補助類的就不編足或乾脆不編,法案的就講窒礙難行,民進黨未必需要跟國民黨上演全武行,「笑罵任由國民黨,權柄在手我不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