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名師:臺股挑戰25,000…大盤四好四壞投顧樂觀資金行情

臺股示意圖。 聯合報系資料照

根據過往統計,9月美股及臺股易跌難漲,有所謂的「9月魔咒」。不過,因爲樂觀預期聯準會降息帶來的資金行情,臺股昨(8)日開盤就創高,富邦、統一、臺新等三大投顧名師都提醒,指數仍有機會挑戰25,000點,但要居高思危,勿過度追高,適時降低持股水位。

富邦投顧董事長陳奕光指出,現在臺股有四壞四好。四壞之一是價量不配合,量先價行的狀況下,目前大盤創高,成交量卻沒有跟上。其次,本土法人站在賣方,投信、八大公股行庫近期都站在賣方。第三,美國就業相關數據太差。第四,臺股目前估值偏高。

四好之一是外資期貨淨空單水位低,僅2.1萬口,二是外資9月轉爲買超,三是部分美股七巨頭股價還在創新高,臺積電ADR也溢價,四是降息預期可望帶有資金行情。

統一投顧董事長黎方國表示,臺股自4月低點以來漲了五個月,本益比非常高,風險也相對高,有些個股已經在反應2026年獲利預期,評價過高。雖降息將爲資金帶來「瘋狗浪」,但這次降息並非預防性降息,而是因爲就業數據差,不得不降息,因此要尊重「9月魔咒」過去的大數據統計,股市過高後修正的壓力大。他預期加權指數會在季線至月線間震盪整理。

黎方國分析,目前美股評價偏高,隨時有修正拉回修正風險。近期輝達股價走勢疲弱,考驗對以AI族羣爲主的臺股表現。昨天的臺股有不少PCB、CPO、記憶體等近期熱門股都從高點下滑 ,且距離高點有8%至10%跌幅,技術面轉弱,應提防作頭危機。此外,上市櫃公司本週將公佈8月營收,因關稅戰提前拉貨效應結束,整體公司營收將開始轉弱。建議投資人不要追高,逢高獲利了結,保守爲宜。

臺新投顧副總經理黃文清則指出,臺股目前確實有點高,上週雖然跌破月線,但在美國降息利多刺激下,又立刻站回月線之上,甚至再創新高。但是市場氛圍已過度樂觀,本益比也偏高,可能會出現獲利回吐賣壓。雖然大盤仍有機會上看25,000點,但要再大漲機率不高,目前盤面較缺乏AI相關主流股,可能只剩落後補漲股,或是蘋果新機題材,只能且戰且走,未來需留意美國11日公佈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