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餐不定時未控血糖 退休警疲勞感竟因糖尿病腎病變

奇美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陳曉瑱表示,糖尿病已成爲一種常見的慢性疾病,盛行率佔臺灣人口約18%,其併發症之一的「糖尿病腎病變」更是悄無聲息地威脅病人的健康,近年透過中西醫合併鍼灸治療方式,可改善患者腎臟及血糖問題。記者萬於甄/攝影

臺南一名65歲退休員警阿成過去因執勤時,常有疲倦、飢餓感及小便混濁情形,原以爲是三餐不定時及工作忙碌憋尿導致,因此下班後經常用大餐犒賞自己,然而退休後因疲勞感未改善甚至加重,前往奇美醫院就醫,才發現竟罹患第二型糖尿病,且因長年未控制血糖,被診斷出糖尿病腎病變。

奇美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陳曉瑱表示,糖尿病已成爲一種常見的慢性疾病,盛行率佔臺灣人口約18%,其併發症之一「糖尿病腎病變」更是悄無聲息地威脅病人的健康,尤其,糖尿病腎病變初期往往沒有太多不適症狀,這使得許多病人在不知不覺中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

陳曉瑱分享案例,65歲的退休員警阿成半年前就醫時,因長年未控制血糖與重度蛋白尿,腎功能衰退爲第4期,被診斷爲糖尿病腎病變,好在透過鍼灸、科學中藥及西醫等多管齊下治療,三高總算改善許多,腎功能也從第3期進步至第3A期,目前疾病控制穩定。

陳曉瑱指出,若因血糖控制不佳導致腎臟「超濾」,易讓病人誤以爲腎臟沒問題,從而忽略治療糖尿病腎病變的最佳時機,而糖尿病腎病變最早可從微量白蛋白尿觀察;中醫在治療糖尿病腎病變主要有3步驟,首先會以滋陰清熱,降低身體發炎反應爲主,再來強調補陰涼血通絡,最後則是使用鍼灸調節免疫系統,降低發炎指數。

陳曉瑱提醒,糖尿病患者應積極控制血糖與三高,除了以西醫治療外,臨牀上可搭配中醫的鍼灸和科學中藥輔助控制病情,不過在服用中草藥或科學中藥前,需由中醫師專業評估與建議,才能嚴謹把關用藥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