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部門聯合發文推進科技金融政策試點 支持保險公司發起設立私募證券基金投資股市並長期持有
4月1日,金融監管總局官網發佈消息稱,金融監管總局、科技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近日聯合發佈《銀行業保險業科技金融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引導金融機構進一步加強科技型企業全生命週期金融服務,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和科技強國建設。
金融監管總局表示,《實施方案》聚焦金融支持科技創新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多個部門政策組合,增加金融資源供給,暢通科技三資循環,促進科創產業融合,持續推進科技金融服務提質、擴面、增效,加快實現高質量發展。
支持保險公司發起設立私募證券基金
《實施方案》從加強科技金融服務機制、產品體系、專業能力和風控能力建設出發,提出7方面20條措施。
具體來看,第一是多個部門政策組合,凝聚金融監管、科技、發展改革部門的政策合力,打好科技金融服務的“組合拳”。二是增加金融資源供給,引導銀行保險資金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推動更多金融資源向科技創新聚集。三是暢通科技三資循環,打通資本資金資產循環過程中的堵點和卡點,支持科技企業特別是“鏈主”企業加快產業整合。四是促進科創產業融合,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支持“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
例如,推進科技金融政策試點。將金融資產投資公司股權投資試點,有序擴大至具備經濟實力較強、科技企業數量較多、研發投入量較大、股權投資活躍等條件的地區,支持符合條件的商業銀行發起設立金融資產投資公司。深化保險資金長期投資改革試點,支持保險公司發起設立私募證券基金,投資股市並長期持有。
此外,開展科技企業併購貸款試點,研究擴大試點銀行、地區和企業範圍,支持科技企業特別是“鏈主”企業進行產業整合,暢通資本循環。開展知識產權金融生態綜合試點,發展知識產權金融業務,研究擴大知識產權內部評估試點。
支持科技型企業債券融資方面,《實施方案》鼓勵銀行機構爲符合條件的科技型企業發行科創票據、資產支持票據、資產擔保債券等提供承銷服務。支持銀行保險機構、資產管理機構等加大科創類債券投資配置力度,推動保險機構投資資產支持計劃等證券化產品。
從業者:今年A股市場存在多個積極因素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實施方案》特別提到支持保險公司發起設立私募證券基金,投資股市並長期持有。作爲資本市場的重要參與者之一,險資近兩年在私募證券基金方面動作頻頻。
2024年,在金融監管總局指導下,中國人壽、新華保險聯合發起設立的鴻鵠志遠(上海)私募證券投資基金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鴻鵠基金”)正式啓動投資。截至2025年3月初,鴻鵠基金已成功投資落地500億元,實現風險低於基準、收益高於基準的良好業績表現。
近日,金融監管總局正式批覆同意中國人壽繼續聯合相關機構共同發起設立鴻鵠基金二期。中國人壽副總裁兼董事會秘書劉暉在中國人壽2024年業績發佈會上表示,2024年中國人壽率先發起設立鴻鵠基金,已成功落地500億元。目前,行業試點從500億元擴展至1620億元,其中,鴻鵠基金二期獲批200億元。
對於股市,險企從業者均表示長期看好中國資本市場。中國人保副總裁才智偉表示,2025年A股市場有多個積極因素:
一是宏觀經濟長期向好態勢沒有改變。近期公佈的金融數據和PMI數據也表明,經濟企穩向好的概率仍在進一步增加。一系列有力的財政貨幣政策舉措接連落地,爲經濟增長注入了強勁動力,也爲上市公司盈利增速的上行奠定了堅實基礎。
二是穩市場的政策導向持續增強。近年來,黨中央高度重視資本市場發展,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深化資本市場投融資綜合改革,大力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加強戰略性力量儲備和穩市機制建設”的工作要求,爲A股市場健康發展提供有力支持。
三是市場估值水平處於合理區間。當前A股對比固收類資產已展現出較強的吸引力,與各主要經濟體相比處於低估狀態,與歷史估值相比處於過去10年中樞水平,整體估值較爲合理,爲投資者提供了較爲理想的投資時機。
四是科技創新帶來的結構性投資機會。當前我國正處在工程師紅利主導的新一輪科技浪潮之中,經濟轉型升級成效也將在A股市場中得到顯著體現。近期,隨着人工智能、機器人等戰略新興領域快速發展,市場也不斷涌現出新的熱點和投資機遇,國際投資者也紛紛對中國資產進行重新評估,加大投資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