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博腦科:控股股東、董事長張陽解除留置並變更爲責令候查
時隔三個月,三博腦科董事長解除留置並變更爲責令候查。
7月22日晚間,三博腦科醫院管理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三博腦科,301293.SZ)發佈關於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之一暨董事長解除留置並變更爲責令候查的公告。
公告稱,公司於2025年4月21日披露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之一暨董事長張陽被實施留置、立案調查。現公司收到內蒙古自治區監察委員會簽發的《變更留置通知書》,內蒙古自治區監察委員會已解除對張陽的留置措施,變更爲責令候查措施。目前,張陽已回到工作崗位正常履職。
公告稱,公司將持續關注上述事項的後續進展情況,並嚴格按照相關規定及時履行信息披露義務。
此前,三博腦科並未披露張陽被留置立案的具體原因,彼時公告強調,目前,尚未知悉上述事項的進展及結論,公司將持續關注後續進展情況,並嚴格按照相關規定及時履行信息披露義務並提示相關風險。
2024年財報顯示,張陽持有三博腦科10.59%的股權,張陽、於春江、石祥恩、欒國明爲一致行動人,共同構成公司的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2023年財報資料顯示,張陽出生於1965年10月,高級工商管理專業,碩士研究生學歷。1988年至1992年,曾在北京照相機總廠、北京海淀北科儀器廠工作;1992年至2004年,任北京市北科數字醫療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2004年至2014年,任公司總經理;2014年至今,任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同時,張陽擔任中國非公立醫療機構協會副會長、中國醫院協會民營醫院管理分會副會長、北京市非公立醫療機構協會終身名譽會長。
今年3月4日,三博腦科曾公告稱,張陽辭去三博腦科總經理職務,但仍然擔任董事長及相關職務。對於這一變化的原因,三博腦科給出的解釋是,根據公司經營發展及管理需要。
對於張陽被留置立案對公司的影響,三博腦科此前稱,公司已對相關工作進行了妥善安排,日常經營管理由高管團隊負責,公司及子公司生產經營秩序正常。公司其他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及其他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均正常履職,公司控制權未發生變化,董事會運作正常,上述事項不會對公司日常生產經營產生重大影響。
根據三博腦科2022年的招股書(註冊稿),三博腦科是以神經專科爲特色的醫療服務集團,成立於2003年,由國內知名神經醫學專家欒國明、於春江、石祥恩及資深醫院管理專家張陽等人創立。2023年5月,三博腦科在深交所創業板掛牌上市,被稱爲“神經專科第一股”。
2024年財報顯示,三博腦科目前在北京、重慶、昆明、福建、成都和河南共運營了8家醫院,其中神經專科醫院5家,爲北京三博、昆明三博、福建三博、河南三博和洛陽三博;綜合性醫院3家,爲重慶三博江陵、重慶三博長安和成都三博,就診患者主要來自周邊區域。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向張陽的留置立案通知書來自內蒙古,並不在三博腦科的業務範圍。
財務層面,創業板上市的第一年,也就是2023年,全年收入爲13.13億元,同比增長22.73%;歸母淨利潤爲0.78億元,同比增長23.31%。2024年,三博腦科全年營業收入爲14.29億元,同比增長8.84%;歸母淨利潤爲1.05億元,同比增長34.24%。
今年一季報顯示,三博腦科一季度營業收入爲3.93億元,同比增長16.78%;歸母淨利潤爲3831.36萬元,同比增長14.56%。
近兩年,身處神經專科賽道的三博腦科還踩上了腦機接口的概念。今年3月底,北京腦科學與類腦研究所、三博腦科醫院管理集團、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共同啓動了腦科學和腦機接口全面戰略合作。張陽此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也提到,公司做臨牀研究的同時,也在向腦科學研究延伸,致力於從醫療服務集團向醫療科技集團轉型。
截至7月22日收盤,三博腦科報50.1元/股,漲1.09%,今年以來股價漲超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