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道Hyper | 小米15 Ultra:從影像巔峰到生態突圍
作者:周源/華爾街見聞
2月27日,小米以一場“雙Ultra”發佈會,成爲一季度市場焦點。
作爲小米創業十五週年的獻禮之作,小米15 Ultra以6499元起售價登場,攜徠卡影像、驍龍8至尊版芯片、6000mAh超強續航等硬核配置,劍指高端市場。
這款被小米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雷軍稱爲“五年高端探索答卷”的產品,不僅代表着小米技術力的集中爆發,更映射出智能手機產業競爭格局的深刻變革。
再破影像天花板
小米15 Ultra搭載徠卡專業四攝系統,採用索尼1英寸LYT900主攝、2億像素三星HP9潛望長焦(支持28倍無損變焦),以及雙5000萬像素超廣角與中焦鏡頭,構成“口袋大三元”無斷檔焦段。
小米集團總裁盧偉冰保持了一如既往的“盧懟懟”風格,在發佈會現場霸氣宣稱,小米15Ultra的目標是“讓友商Ultra不再配稱Ultra”。
盧偉冰有如此自信,底氣來自他對小米15Ultra擁有的多項技術創新實力。
比如,動態AI人像壁紙;依託第二代人像大模型,小米15Ultra能實現光影和表情的實時渲染,這突破了傳統靜態壁紙的邊界。
不得不說雷軍是當今中國消費電子業界頂級營銷大師,概括的賣點營銷名詞看着就透着一股高大上氣質。
比如,ACES LOG電影級視頻,這是小米聯合影視工業標準制定方,首次在手機端實現專業級色彩管理,降低了動態視頻的後期製作門檻。
這次,雷軍還推出了一個“夜神”模式:通過超大光圈與算法協同,全焦段夜景表現達到“封神”級別,諸如“安卓影像天花板”之類的口號,也不會缺席,用詞怎麼兇猛就怎麼來。
性能與續航方面,小米15Ultra試圖重新定義旗艦體驗基線。
這款旗艦選用了驍龍8至尊版芯片、LPDDR5X和UFS4.0的高配組合,配合小米自研環形冷泵散熱系統,確保遊戲與多任務場景下的極致流暢;6000mAh金沙江電池的加入(含硅量10%,支持1000次循環後容量≥90%),搭配90W有線/80W無線快充,進一步消除安卓旗艦“續航焦慮”。
這種旗艦機充電的配置組合,很明顯,又一次對標iPhone的續航短板。這方面,蘋果手機早已不是國產安卓旗艦對手。
除此之外,國產智能旗艦手機商向來極爲重視的屏幕,此次小米15Ultra也保持了一如既往的高水準。
這款手機配備了6.73英寸2K全等深微曲屏(能耗與1.5K屏持平),擁有LTPO 1-120Hz自適應刷新率和3200nits峰值亮度,標誌着國產屏幕廠商在高端面板領域已具備與三星抗衡的實力。
同時,超聲波屏下指紋、IP68/69雙認證、多設備局域網互傳等細節升級,進一步夯實用戶體驗護城河。
高端路徑範式升級
小米15 Ultra性能和影像表現出色固然不易,但更有價值的,其實是小米藉助這款旗艦機型,實現了從硬件對標到跨平臺融合的生態破局。
這次,小米15 Ultra最引人注目的戰略轉向,在於這是小米首次實現對蘋果生態的深度兼容——這種做法也是如今行業的標準動作。
比如,新增的“跨賬號局域網互傳”功能,允許用戶直接與iPhone、iPad、Mac設備無縫傳輸文件,打破安卓與iOS的生態壁壘。
這個舉措,並非小米首創,此前OPPO早已實現。
但是,小米智能手機並不簡單的只是個消費電子單品,小米現在的整體戰略是“人-車-家”,手機是小米生態體系的核心組成部分。
小米打破與蘋果生態的界限,目的非常清楚:與蘋果公司爭奪高端用戶存量市場,瞄準iPhone用戶換機痛點,以“無痛遷移”降低轉換成本。
這與競對不同之處,是小米手機是“人-車-家”生態體系的一個入口。
蘋果手機用戶換用小米,只是通過小米手機,從蘋果生態,進入小米生態;而蘋果現如今並沒有“車”這個品類,而且蘋果生態由於衆所周知的原因,在中國市場的應用端,存在缺陷。
至於小米競對,比小米更早實現了與蘋果生態的兼容,但只限於有限的單品,在生態層面,遠遠不如。
小米這麼做,還有兩層意思:第一,構建開放生態話語權;通過兼容協議反向滲透,爲小米汽車(SU7 Ultra)和智能家居等生態產品鋪路;第二,重塑行業競合邏輯;不再侷限於國產廠商內卷,而是直接與蘋果爭奪“生態定義者”地位。
小米這項舉措,站在了生態基礎之上,因此需要從更高的產業層面做觀察:小米高端化路徑範式實現了升級。
小米15 Ultra的發佈,折射出中國手機產業從“參數競賽”向“體驗重構”的躍遷——這雖然也不是新鮮事,但核心的差異化在於,小米有完整的生態體系做基礎。
與當今智能手機產業所有拿到高端門票的公司一樣,小米也開始在技術自研方面,出現能量化落地的成果,這是包括蘋果、三星和華爲在內的智能手機公司(業務或板塊)穩居高端市場的技術和品牌基礎。
小米15 Ultra搭載的澎湃OS對多設備協同的底層優化、金沙江電池的材料創新、人像大模型的算法迭代,均體現小米對核心技術的重投入。
這種“軟硬一體”的自研體系,正成爲國產旗艦與國際品牌抗衡的關鍵。
2月28日,小米SU7 Ultra碳纖維材質供應商開盤就一字漲停,證明了小米生態對供應鏈的影響力,以及二級市場的認可度。
在定價方面,既反映了小米對國產供應鏈掌控力的增強,也隱含着對高端目標市場人羣的支付邊界的測試。
小米15 Ultra採用國產2K屏幕、聯合定製傳感器,反映國產廠商對上游供應鏈的掌控力增強,降低了高端機型成本,支撐價格下探至5000-7000元區間;在6499元起售價(較前代上漲約15%)背後,是小米對高端用戶支付意願的精準試探。
小米發佈的15 Ultra,不僅是小米再度向高端市場發起的再一次衝鋒,更標誌着中國手機產業從“性價比突圍”到“技術引領”的質變。
通過影像巔峰、生態開放、體驗革新構建的“高端三角”,正在改寫全球智能手機競爭規則。
正如雷軍所言:“Ultra是極致的追求,更是新時代的開始。”
這場戰役的終局,將決定未來五年高端市場的權力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