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勢美元 加重美債拋售危機

學者專家分析美債危機的可能發展趨勢

關稅議題對金融市場的衝擊纔在放緩,美國債券市場接手登場成爲全球風暴中心。學者專家分析,此波「燃點」來自新發行的20年期美國公債未如預期,且如中國大陸等法人大戶的賣出,加上川普政府正在拚減稅案通過參衆兩院,未來10年美國聯邦赤字再增逾3.3兆美元,「市場容易對美國資產『價值』的前景產生疑慮」;另一方面,全球避險基金都視美國爲「最肥的市場」,這些部位龐大的基金運用財務槓桿一天獲利一個百分點就夠了,在現階段市場混亂的局勢是套利最好的時機。

臺灣經濟研究院駐美國顧問陳文達認爲,美元、美股、美債「三殺」不會成爲常態,資本市場是西方國家的命脈,今年來「川普因素」造成的金融市場混亂,美國聯準會並沒有真正出手,顯示市場秩序仍在聯準會可容許的範圍。陳文達甫從麥格里資產管理公司資深副總裁退休,熟知華爾街資金的套利手法,「市場隨時有不同議題在炒作」,而川普減稅案會再給帶來美國新的財政赤字壓力,是債券空頭派很好的時點。

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教授張士傑也認同,市場混亂時就會有怪價格、大量套利就涌進市場,可是持有大部位美債的壽險公司不被允許在交易上放空,只能看着資產減損。他還提醒,「債券加上利息是貨幣的未來價值」,美債指標殖利率尚在操作的區間,重點反而是這裡的「貨幣」爲美元。受到川普關稅及諸多新政帶來經濟放軟威脅,美元在國際市場持續大量被賣出,亞洲各央行、法人投資機構減持美元部位已帶動亞幣走升,「國際間對美元價值」的看法及期待纔是此波最大的衝擊來源。

臺灣金融研訓院金融穩定中心主任陳鴻達指出,美國公債是美國的保護傘,聯準會向來是維持債市穩定的舵手,若有市場甜頭也必定「肥水不落外人田」,十分明顯近期都沒有出手,川普政府新發行的20年期美國公債也沒進場護盤,可能是不願幫忙、抑或不是需要的緊急時機。另一方面,美債是中國大陸的「武器」,可以用來與美方過招,中國雖然有賣出數百億美元的部位,「相對債市一天交易數千億的規模,或和中國持有龐大部位,這些都是小CAKE」,不排除是中國人行看貶美元,賣出美債換回美元,用於防禦人民幣可能的貶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