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美元做不到“既要也要”
強勢美元走下神壇。
近日,美元指數接連跌破99關口、98關口,全球金融市場爲之震動,美元正在遭遇一場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機。
當美元指數跌向近三年低點,特朗普“既想通過美元貶值利好出口和製造業,又要維持美元的霸主地位”的如意算盤只能落空。
如今,美國正深陷“股債匯”三殺的艱難困境。政策的不確定性如同一把高懸的達摩克利斯之劍,讓投資者人心惶惶,紛紛選擇用腳投票。曾經被視爲避風港的美元和美債,如今已搖身一變,淪爲風險資產,“拋售一切美元資產”浪潮襲來。
特朗普一手挑起的關稅大戰,無疑是這場金融風暴的罪魁禍首。這場貿易爭端不僅嚴重動搖了海外投資者對美國資產的信心,導致大量資金如驚弓之鳥般從美國撤離,加速流向瑞郎、日元和黃金等傳統避險資產,更如同催化劑一般,加速全球“去美元化”的進程。
弱美元與特朗普的一系列“有意爲之”密不可分。在競選總統期間,他就多次公開表達過“美元應適度貶值以增強產業競爭力”的觀點。而且,美元的適度貶值確實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利好出口和美國製造業,與美國推動製造業迴流的目標有着內在的契合點。
但真正讓特朗普抓狂不已,甚至連續多日對美聯儲主席鮑威爾發起猛烈攻擊的,卻是美債利率的持續上升。
通常,當經濟形勢混亂、不確定性大幅增加時,投資者出於避險需求,往往會選擇將資金投入美債,從而壓低美國國債的收益率。然而,此次美債收益率卻逆勢走高,這一反常現象引發了市場對美債市場可能“崩盤”的擔憂。正如美國前財政部長、美聯儲前主席耶倫所言:“這表明投資者已經開始迴避美元資產,並對作爲全球金融體系基石的美國國債的安全性提出了質疑。”
美債作爲全球金融市場的重要定價錨,其收益率的劇烈波動猶如多米諾骨牌的第一張,不僅會引發全球主權債市場的重新定價,還會顯著加劇美國的債務壓力,給美國經濟帶來沉重的負擔,甚至可能引發系統性金融風險。更爲嚴重的是,美債市場動盪也會削弱美元底層信用,使美元在全球支付和儲備體系中的主導地位面臨挑戰。
經濟困境與債務雪球相互交織、共振放大,使得“弱美元”不得不被當作經濟維穩的無奈工具。然而,這種做法卻如同飲鴆止渴,在短期內或許能起到一定的穩定作用,但從長遠來看,卻掏空了美元信用的根基,如同扔起石頭砸向自己的腳。
從“石油美元”體系的鬆動,到如今“去美元化”浪潮的澎湃,美國正面臨着兩難的困境。一方面,它無力阻止多極貨幣體系的崛起,世界貨幣格局正朝着更加多元化、均衡化的方向發展;另一方面,美國這種戰略上的貪婪與短視,最終必將把美元霸權拖入“救美元還是救經濟”的死衚衕,讓美國陷入進退兩難的尷尬境地。
沒有哪個國家能夠在肆意透支貨幣信用的同時,還能長久地保住霸權紅利。特朗普的“既要也要”終難如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