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銀報告:中國AI產業正迎來「GPT時刻」
綜合外媒報導,報告指出,中國AI創企和軟體公司創新步伐加快,推出了一系列高性價比的應用,正加速滲透各行各業。
Monica.ai開發的Manus就是典型代表。這款智慧助手集多項功能於一身,能勝任市場調研、文件處理、程式編寫和個性化出行規劃等複雜工作。
瑞銀認爲,Manus的價格優勢明顯,遠低於美國同類產品,將加快中國自主AI的普及速度。
分析師預計,Manus僅是開端,更多實用且經濟的自主AI創新產品將相繼問世,「數位員工」的商業化進程也將提速。
中國本土企業軟體巨頭紛紛佈局AI領域。用友(Yonyou)在人力資源、財務會計和客戶服務等方面已上線百餘項AI功能。藉助在國企客戶中的優勢地位,今年已斬獲人民幣(下同)10億元AI訂單。
金蝶推出的BOSS AI助手則爲企業提供財務、供應鏈和生產製造等即時分析,相關訂單已突破千萬元級別。
另外,廣州賽意剛剛拿下4,800萬元AI項目,而金山辦公的WPS AI付費用戶已達200萬元,預計可創收3億元。
瑞銀指出,隨着市場需求攀升和商業化提速,中國自主AI產業將掀起新一輪變革浪潮。
「Manus的成功預示着中國將涌現更多實用、經濟的自主AI應用,商業化進程也將提速,」報告稱。「我們還注意到中國AI創企獲得大量風投青睞,有望撼動現有互聯網和軟件巨頭的市場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