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金醫術丨整形後傷口4個月反覆潰爛!這項微創技術幫35歲的她擺脫煎熬
外科術後難愈傷口修復的
自體脂肪幹細胞膠微注射技術
第一完成人:灼傷整形科 易磊
第二完成人:灼傷整形科 劉琰 王志勇
第三完成人:灼傷整形科 竇懿 鄭捷新 張勤
01
一次整形手術,傷口竟“反覆不愈”
35 歲的林女士(化名)從沒想到,因爲想改善腹壁鬆弛,做了一場腹壁整形手術,結果她的縫合口不僅沒能正常癒合,反而出現了反覆潰爛感染,甚至形成了竇道,變成了持續四個月的煎熬。"每次清創縫合都像重新經歷一次手術,但傷口就是長不好,反而越來越嚴重。" 回憶起那段經歷,林女士仍心有餘悸。多次修復失敗讓她留下了嚴重的心理陰影,甚至不敢再面對 "開刀" 這樣的字眼。
抱着最後一絲希望,林女士來到了瑞金醫院灼傷整形科。接診的易磊副主任醫師仔細檢查後發現,她的腹壁因之前的手術形成了廣泛的皮下疤痕粘連,難癒合的切口區域不僅有感染壞死,還形成了深深的竇道,周圍瘢痕增生硬化嚴重。"常用的皮瓣修復手術需要大範圍剝離組織,對她的情況來說創傷太大,反而可能加重問題。" 易磊醫生解釋道。
更讓林女士鬆了口氣的是,醫生並沒有建議她再做"大手術”,而是提出了一項微創技術方案——自體脂肪幹細胞膠微注射技術。在局麻狀態下,易磊醫生先通過微孔技術抽出少量皮下脂肪,當場製備成富含活性的自體脂肪幹細胞膠;隨後對難癒合傷口進行精細清創手術後,將自體脂肪幹細胞膠精準注射到傷口周圍,並填充竇道形成的腔隙。整個過程幾乎不出血,術後也沒有明顯痛感,局部麻醉手術恢復快。
術前腹壁整形切口感染壞死,竇道形成,術後2周、3周逐漸好轉
"看着傷口一天天好轉,心裡的石頭終於落了地。" 術後,困擾林女士四個月的傷口快速癒合,如今,她不僅擺脫了反覆感染的痛苦,也終於走出了心理陰影。
02
從“大刀闊斧”到“微創修復”
林女士並非個例。在瑞金醫院灼傷整形科,這項 "自體脂肪幹細胞膠微注射技術" 已成功幫助多名像她這樣的患者擺脫了外科術後缺血性難癒合傷口的困擾。
傳統上,外科術後缺血性難癒合傷口是臨牀治療的 "老大難"。這類傷口因局部血供差、修復能力弱,往往長期不愈,甚至可能惡化。過去常用的皮瓣修復技術,需要從身體其他部位轉移組織覆蓋傷口,不僅手術創傷大、風險高,患者恢復期長,常常留下新的大片手術區瘢痕,甚至導致局部功能障礙。自體脂肪幹細胞膠微注射技術充分利用自身脂肪中的幹細胞強大修復力量實現"微創快速自我修復"。通過微孔吸脂獲取的新鮮自體脂肪,經過濾、離心等處理後即刻得到活力滿滿的自體脂肪幹細胞膠,富含具有多向分化能力的幹細胞。這些幹細胞被注射到傷口周圍後,能像 "種子" 一樣促進微血管重建,爲缺血的傷口“打通血脈";同時刺激肉芽組織新生,逐步修復軟組織缺損。
"微創和修復的雙重優勢,是這項技術最核心的創新。" 易磊醫生介紹,整個治療在局麻下完成,吸脂、製備、注射全流程創傷極小,患者術中清醒、術後恢復快。更重要的是,它不僅能促進傷口癒合,還能阻斷傷口長期不愈可能引發的惡變風險,從源頭減少致殘率。對於有組織缺損的傷口,這項技術還能聯合真皮支架等生物材料進行填充,進一步提升修復效果。
目前,這項技術已從術後難愈傷口修復,擴展到皮膚凹陷填充、疤痕治療等領域,用更柔和的方式,爲更多患者解決了"修復" 難題。從讓患者談之色變的"全麻開大刀",到輕鬆接受的 "局麻微創注射",瑞金醫院灼傷整形科以患者爲中心,不斷創新治療手段,用更安全、更友好的方式破解臨牀難題,也爲更多受術後難愈傷口困擾的患者帶來了新希望。
門診信息
灼傷整形科
易磊 副主任醫師
專家門診:週二上午、週五下午
劉琰 主任醫師
專家門診:週一上午、週三下午
王志勇 主任醫師
專家門診:週三上午、週六上午
竇懿 副主任醫師
專家門診:週一下午、週四下午
鄭捷新 副主任醫師
專家門診:週三下午、週五下午
張勤 主任醫師
專家門診:週二下午、週四下午
歡迎轉發點贊
文、編丨祁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