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鴻:第二季訂單動能強勁

圖/本報資料庫

儒鴻近年營收、EPS

布和成衣廠儒鴻(1476)19日舉行法說會,儒鴻總經理洪瑞廷指出,對等關稅90天寬限期內的10%關稅,部分品牌客戶自行吸收,有的品牌則是要求供應商共同分攤,整體來說,儒鴻平均分攤關稅比率大約落在5%以內。

至於新臺幣升值會影響營收,但是收美元也付美元,會產生自然避險,少部分佈料成本支付新臺幣,新臺幣升值1元些微影響毛利,新臺幣升值1%,匯損約4,000萬元,預期5月會感受到匯率影響。

對於關稅分攤,洪瑞廷強調,這是暫時性、有期限的作法,並非持續性方案,接下來要等到各國對等關稅稅率確定後,再與客戶做討論,客戶目前沒有很明顯要求提早或延後出貨,儒鴻第二季訂單沒問題,動能強勁。

至於對等關稅的影響,儒鴻指出,品牌客戶目前訂單握在手上,等待對等關稅確定後纔會下單,近期下單相對過去保守,但預期6月底有追加單進來。若對等關稅在今年下半年底定,公司對明年訂單有信心。

儒鴻指出,先前貢獻業績成長動能的「小巨人」客戶,目前訂單狀況沒有太多變化,營收佔比維持約14%,接下來看下半年,有沒有客戶訂單因爲關稅而斷掉。

洪瑞廷表示,儒鴻的布和成衣等兩大產品線,客戶開發的能量還是存在,且強勁,這是好現象,顯示即使對等關稅可能導致成衣價格上漲、削弱民衆購買力,但品牌商還是積極開發新產品,希望藉此沖淡關稅的影響。

洪瑞廷強調,儒鴻的技術領先,護城河不低,4月初對等關稅宣佈後,儒鴻的訂單完全沒有被取消,顯示市場需求還是存在,等不確定性消除後,對後市仍然有信心。

儒鴻第一季獲利成長17.83%,印尼擴廠產能效率提升,較同期轉盈是原因之一。爲因應川普對等關稅最後協議底定後,儒鴻指出,對等關稅後將思考印尼以外其他機會如中南美、非洲與印度地區,控制單點投資規模,提升靈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