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破解中小學教師因爲職稱晉升帶來的很多不公平?
目前教師職稱存在的最大問題就是同工不同酬,大家幹同樣的工作,付出同樣多的勞動,勞動報酬卻相差很多。之所以待遇不同,就是因爲職稱,職稱越高待遇越好反之就越差,導致越來越多的人對職稱開始產生不滿,職稱帶來的負面效應也越來越大。
那怎麼破解這種不公呢?個人認爲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改革:
第一:取消中小學正高職稱的評審。
中小學設置正高職稱,看似爲了激勵一線老師努力奮鬥,但其實和一線老師沒有任何關係。
首先一線老師大概率是評不上正高職稱的,看看現在評上的,基本都是領導。
其次中小學評上的正高職稱的老師基本不具備什麼實力,有點侮辱這個職稱。看看評上的正高老師就清楚了,很多常年不在一線上課,沒什麼教學能力,理論水平也不高,對教育教學也沒什麼貢獻。除了每月多領國家好多工資外,真看不出有什麼突出的貢獻。
最重要的是,設置這個正高職稱,嚴重影響了學術的權威性和嚴肅性,可以審查他們的論文和課題,看看有幾個是貨真價實的。
第二:縮小職稱工資之間的差距,大力提高教齡津貼。
老師們每一次漲工資,都是按照職稱漲的,職稱越高漲的就越多,反之就越少。這就導致越漲工資老師之間的工資差距越大,所以未來應該縮小職稱工資之間的差距,每級之間相差不超過400元即可,再多對低職稱的老師就是不公平的。
除此之外,可以大力提高教齡工資,就算某些老師因爲種種原因評不上職稱,也不至於工資太低,同時也可以鼓勵一線老師終身從教,對教師職業的穩定也是很有好處的。
第三:管理崗和技術崗職稱評審分開。
現在一線老師爲什麼評不上職稱呢?就是因爲教師職稱管理崗和技術崗是合二爲一的,一線老師要和領導一起競爭評職稱,可想而知怎麼競爭得過?
看看每個單位,領導和中層基本都早早評上了高級,但一線老師呢?辛辛苦苦幾十年最後可能也評不上。如果領導和一線老師能分開,領導和領導競爭,一線老師和一線老師競爭,這樣肯定會更公平一點。
最重要的是,領導基本都不上課,按現在的職稱評審規定,他們是沒資格評職稱的,但奇怪的是,這些領導卻早早評上了,這不是赤裸裸的弄虛作假嗎?
第四:各種福利津貼按統一標準發放,不能按職稱發。
目前教師之間工資差距之所以越來越大,就是因爲各種福利津貼都是按職稱發放的。比如取暖補貼、物業補貼、公積金以及醫療保險等等,本來職稱工資差距就很大了,津貼再按職稱發放,大家的差距就更大了。
職稱工資可以有差距,但福利津貼爲什麼也按職稱發放呢?難道職稱高的更怕冷,所以取暖補貼應該更高點?既然是對老師的關愛,就應該一視同仁,不能再分等級。
雖然這種發放方式已經存在了幾十年,但不代表它是合理的,既然不合理,就應當改革。
第五:以考代評,讓職稱評審更公正和公平。
很多行業職稱評審都是靠考試的,就像中考和高考一樣,大家憑的實力,就算評不上,也不會抱怨不公。但教師職稱爲什麼要靠評審呢?把評審的決定權交給別人?在我們這樣一個人情社會難免會存在不公和徇私舞弊現象,這是無法避免的。
如果教師職稱以考代評,相信老師們絕對支持,以一線老師的實力絕對不輸那麼多的領導,也絕對不可能評不上。現在的教師職稱很多東西都掌握在領導手裡,比如各種榮譽證書、比賽證書,並不是老師很優秀就可以獲得,況且優秀的標準是什麼?有統一的標準嗎?所以老師們努力也沒用,該評不上還是評不上,這對老師們來講是不公平的,既然不公平就必須得改革。
教師職業最不可取的就是量化考覈,因爲他們面對是具有獨立個體的人,是有很大的不確定因素的,從這個意義上講,職稱就應該取消。既然非得評職稱,就儘量做到公平和公正,不要寒了一線老師的心,而目前的職稱評審,對一線老師最不友好,所以真的到了必須改革的時候了!
大家對此怎麼看?也分享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