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長爲一名卓越的學校管理者
全文長 1200 字,閱讀大約需要 2分鐘
題目中包含了豐富的意義,我們可以從後向前看。“學校管理者”是角色定位,“卓越”是從事管理工作的追求,“成長”意味着漫長的過程。
一、定位自己的角色
無論是領導班子成員還是中層幹部,都是學校的管理者。大家的工作既有相同之處,也有區別。相同的是,大家都是學校發展的領導力量,服務於教師專業成長和學生全面發展。大家都有指導學科教學的責任,都肩負教育教學任務。區別在於領導班子是學校工作的決策層,中層幹部是學校工作的執行層。班子成員雖然處在決策層,也不能獨斷專行,想當然發號施令,重大問題需要集體研究。中層幹部帶領廣大教職工一同執行學校的工作決策,上有學校領導,下有教職工,位置十分重要和特殊,這決定了開展工作的難度。每學期開啓之前,“一把手”應根據大家的職務和專長,確定中層及以上管理者職責分工,保證學校各項工作有效落實,強調管理工作既有分工還要合作。每一位管理者必須明確自己分管、負責的工作是什麼,蹲點的學科是什麼,知道如何開展工作,這是最基本的要求。
二、樹立走向卓越的志向
“卓越”的意思是“傑出”、“不一般”,是一種追求,一種境界。“卓越”其實是人們心目中對個人能力的一種評價。作爲學校管理者,應該樹立追求卓越的志向。這既是學校發展的需要,也是個人專業成長的需要。一所學校,如果管理層不追求卓越,事事差不多,年年都這樣,這所學校是沒有前途的。作爲個人,在其位謀其政,要做就做到最好,做到極致,否則不如讓別人來做。
何謂“卓越”呢?卓越,即:有思想、有方法、有成效、有水平。有思想意味着觀點和創新。要創新分管、負責的工作,以前好的做法要堅持,但不能一成不變。要有自己的思考,大膽表達個人的觀點,只要說的有道理,領導是不會怪罪的,有時會起到改進工作的作用。對於老師們的抱怨和質疑,要有理有據去說服,化解矛盾,多替校長分憂。有方法意味着開展工作有佈置、有檢查、有通報,說到做到,有始有終。要講究方法策略和語言藝術,讓老師們樂意接受。有成效意味着工作效果顯著,大家有目共睹。比如管理工作得到上級主管部門的認可和表揚,活動效應得到家長和社會的讚揚,管理經驗在業務報刊上發表等等。有水平,指個人教學技藝精湛、指導教學有水平。管理者沒有紮實的教學水平和指導水平是不會被老師們尊重的。因此,教學不能丟,還要成爲學科的教學能手。長期做到這些,才能漸漸在人們心目中樹立起 “卓越”的形象。
三、只有成長才會蛻變
達到“卓越”並非易事,是一個長期積累和蛻變的成長過程。這個成長過程,仍然離不了三要素,即:學習、實踐、反思。我們可以想象,一個不愛看書,沒有創新,也不善於總結和寫作的管理者,怎麼可能蛻變爲“卓越”?管理者急需學習,向報刊學習,向他校學習,學習先進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結合本校實際,加以創新運用。動筆對實踐過程和效果進行反思,形成屬於本校的經驗。長期堅持,你的管理水平就會發生質的蛻變。這種蛻變往往是隱性的,本人可能沒有察覺,但別人已對你“刮目相看”了。
讓我們共同努力,成長爲一名卓越的學校管理者,不負羣衆信任、組織重託,不負教育人生。
(作者系谷城縣城關鎮中華路小學校長)
校長派投稿郵箱:xzpxzzk@163.com
作者丨王合建
編輯丨智庫君
我們在一起,可以成爲改變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