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長錢長投?ETF作用前所未有,深交所:推動將創業板ETF等試點納入基金通標的

財聯社5月20日訊(記者 周曉雅)近年來,如何加大力度,推動各類中長期資金入市,從而形成願意來、留得住、發展得好的市場生態,成爲資本市場近年的熱議話題。

5月19日至5月20日,在深交所2025全球投資者大會上,多位境內外機構投資者給出他們對“長錢長投”的看法。

與會嘉賓認爲,目前全球投資者正尋找替代市場,以實現“美國+1”的策略,中國市場尤爲受到市場關注,在全球資產配置的框架下,ETF發揮着愈發重要的作用。

這一重要性也受交易所關注。深交所基金管理部總監譚永暉提到,儲備股債混合等多資產ETF、科創債ETF、REITs ETF,研究儲備更多寬基和行業主題ETF期權產品。

ETF發揮前所未有重要作用

AIA集團首席投資總監康禮賢則表示,基於長錢長投的角度,ETF正發揮前所未有的重要作用。“爲了在整個資產配置週期內及時調整,我們需要流動性、靈活性,所以ETF發揮的作用是前所未有的重要,除了ETF也會用一些衍生品降低組合整體風險。”

他進一步表示,ETF具有市場透明度高、流動性好等優點,便於快速進場和出場,而選擇具體ETF標的,主要基於他們的投資目標,各個國際市場敞口等,還會關注具體某隻ETF的流動性。

譚永暉表示,將進一步提高對機構投資者的精準服務程度,結合新形勢、新要求,制定服務中長期資金入市措施清單,“在這些清單基礎上,我們希望進一步打通中長期入市的卡點和堵點,我們提供綜合性的解決方案。”

在個人投資者方面,她則提到,進一步着力定投策略,這也是壯大中長期資金的不容忽視的重要力量。

從基金市場角度看,譚永暉表示,將進一步豐富大類資產配置工具,儲備股債混合等多資產ETF、科創債ETF、REITs ETF,研究儲備更多寬基和行業主題ETF期權產品,“我們也通過引入ESG的負面剔除,限制個股權重等方式,持續優化指數,提升其市場代表性、投資吸引力。還研究推出紅利增長、紅利多因子等產品,推動行業形成分紅新生態。”

譚永暉還提到,推動將創業板ETF等試點納入基金通標的,便利場外投資者實時參與ETF場內交易。希望推動創業板ETF納入基金通的試點,同時,持續推進國際化,拓寬ETF互通標的及合作市場範圍。

尋找“美國+1”策略

回顧過往,南方東英總裁丁晨提到,過去多年,全球市場投資者中,多數將資產投向美國相關市場,主要因爲國際市場編制的主流權益類指數,75%成分股來自美國市場,因此,投資機構佈局也出現相似的趨勢。固收領域中與美國市場相關的指數只數佔比也較高。

“但是今年這個情況發生很大的變化。”她提到,出於對貿易規則、轄區風險等因素的擔憂,目前全球投資者已經尋找替代市場,以實現“美國+1”的策略。

康禮賢也提到,從戰術層面,正重新調整組合,減少在美國市場的配置。

簡街資本中國業務主管彭英之則留意到,中國市場ETF資金流入有所增加,隨着DeepSeek橫空出世,越來越多投資者開始投資科技賽道。

香港市場受關注

哪裡成爲“美國+1”策略的選擇?丁晨表示,除了黃金ETF、加密貨幣ETF以外,全球投資者的眼光也開始投向中國以及中國香港市場。

她認爲,過去,全球投資者對中國市場的創新力度都有所低估。“因此,我們看到一大波趨勢是很多投資者來到香港投資,開始關注香港市場。不僅因爲香港恆生科技指數今年表現領先全球市場。也是因爲香港市場有豐富的ETF作爲投資標的。”

她提到,加密貨幣ETF、槓桿反向交易產品、黃金衍生品ETF等都受到投資者關注。

未來資產環球投資(香港)首席投資官Joohee An(安珠姬)表示,全球投資者對中國市場的信心正在增強。外資機構正逐步提升中國資產配置比例,預期企業盈利的下行風險有限,市場也將迎來價格重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