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姚明的改革,起碼王俊傑是出不來的!

如果沒有姚明的改革,起碼王俊傑是出不來的。中國男籃下一屆奧運會將出現井噴型人才,姚明改革紅利開始兌現。姚明坐上籃協主席以後動了不少“大手術”,其中最有效的就是CBA工資帽制度。這個新規直接把高薪天花板壓了下來,那些原本在國內穩拿大合同的球員,現在發現不如趁年輕出去見見世面。這不是壓力,而是逼着大家成長。就連像周琦這種級別的球員,以前回來可以輕輕鬆鬆籤大合同,現在一算賬,還不如想法出國打球,這也讓聯賽的拼勁和活力都不一樣了。除了錢的問題,姚明這幾年推體教融合,也就是籃球不僅是體育,還得和文化教育捆一起。這種策略讓更多大學生籃球人才有了上升通道,大學籃球也逐漸火起來。大學聯賽出了不少像王俊傑這樣有潛力的新生代,他們在基層訓練紮實,打比賽更有韌勁。各地的教練員隊伍也提升不少,青訓體系踏實紮根,爲中國男籃不斷送來新希望。這些年看中國男籃的陣容,說實話跟當年姚明、王治郅、巴特爾撐內線的時代比,還有不小距離。那時候,隊裡三分能投的、後衛有靈氣的都不少,是全方位的整體作戰。現在王俊傑和楊翰森算是新一代內線的佼佼者,比前幾年更有衝擊力,但如果單靠這兩個人扛大旗,鋒線和後衛的薄弱還是短板。相比易建聯走後那段時間的低谷,現在看見些新苗,情況有所好轉,但要追上巔峰年代,還得有更多位置的好手出來。姚明帶給大家的不光是政策革新,更重要的是他那種實在做事、不玩虛的風格在隊伍裡傳遞下去。他當領導其實挺吃虧,太不熱衷人情關係,眼裡只有怎麼把籃球做好。他交棒以後,改革的紅利慢慢體現出來了,現在王俊傑們能夠大步往前,就是過往那番苦心的回報。不得不提工資帽下,大家不再盯着國內的大合同自得其樂,越來越多年輕人想學點國外的體系、見識海外賽場。幾年來球員出去多了,帶回來的技術和自信也讓中國籃球的整體水平往上走了一大步。正因爲如此,像王俊傑起得快、進步大,是改革下一個新起點。姚明的離開不是結束,沒有他那些決策,現在很難看到王俊傑這樣的球員成主角。未來中國男籃要穩步往上,既要大家敢出去闖、也要有人才願意把先進經驗帶回來。改革最怕半途而廢,唯有堅持下去,中國籃球纔會迎來期待已久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