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房有腫塊及早就診 三陰性乳癌患者手術後化療恢復佳

部立基隆醫院今天舉行三陰性乳癌及早發現預後佳記者會。圖/部立基隆醫院提供

基隆一名婦人因摸到乳房有腫塊及早求診,衛生福利部基隆醫院外科沈志欣醫師檢查爲三陰性乳癌,依切片病理報告判斷爲乳癌第2期,因及早就醫治療,經開刀後腫瘤完全切除,腋下淋巴也沒有轉移,恢復情況良好。

部立基隆醫院今天舉行三陰性乳癌及早發現預後佳記者會,沈志欣指出,65歲一名患者有高血壓及病毒性C型肝炎的病史,因摸到乳房有腫塊而前來求診,經乳房粗針穿刺檢查結果爲三陰性的侵襲性乳癌,依切片病理報告判斷此時的臨牀分期爲右側乳癌第2期,屬於早期的乳癌。

沈志欣表示,治療選項是先化療、再開刀。一般會建議先做前導性治療,化療加上免疫治療,之後再手術切除腫瘤;但若想要先開刀,直接進行右側乳房保留手術和前哨淋巴切片手術,之後再接續輔助性治療,也是可行的方案。經過討論,吳女士相當希望「腫瘤儘快從身上消失」,因此選擇了直接開刀。

沈志欣說,術後回診追蹤看報告時,腫瘤已經完全切除,邊緣也都切乾淨,加上腋下淋巴沒有轉移,接下來需按照流程接受術後輔助性治療,包括化療和放射線治療,不到2年的時間順利完成了化療、電療和接續的治療,目前預後良好,原本因化療的掉髮也已長回一頭濃密,重新回到罹癌前的生活步調。

三陰性乳癌是乳癌的一種亞型,定義上指的是腫瘤細胞在3個常見的受體(雌激素受體、黃體素受體、HER2受體)上均爲陰性,即這些腫瘤細胞不表現出這3種受體,因此不易對荷爾蒙治療或HER2靶靶治療產生反應。治療主要依賴化療和免疫療法,這使得三陰性乳癌以傳統的觀念來說相對難治,且預後較差,特別是轉移性乳癌的患者。

沈志欣表示,因治療方式的進步,包括更新的化療、免疫療法、手術、放射線治療以及更多的臨牀試驗在進行,這一類型的乳癌,已經有了更佳的存活率,且早期發現及治療非常的重要性。

乳癌常見症狀有乳房腫塊、乳房大小形狀或外觀的變化、乳房或乳頭疼痛、乳頭溢液、分泌物。

沈志欣提醒,篩檢陽性個案的風險高,民衆一定要儘早完成追蹤及確診;特別是乳癌高危險族羣,包括家族有乳癌病史(媽媽、姊妹、女兒),一側乳房曾罹患乳癌,曾罹患卵巢癌或子宮內膜癌,未生過孩子或在30歲後才生第一胎,未哺餵過母奶,初經早、停經晚或長期使用賀爾蒙補充劑的女性等。

部立基隆醫院今天舉行三陰性乳癌及早發現預後佳記者會。圖/部立基隆醫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