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梓杉被曝心肌炎復發?年輕人不可忽視的“隱形殺手”

近日,有網友爆料稱青年演員榮梓杉因拍戲導致心肌炎復發,相關話題迅速登上熱搜。5月30日,榮梓杉通過社交平臺發文解釋,稱月初感冒康復後因恢復運動出現身體不適就醫,目前狀況良好,並提醒公衆注意流感防護。

據悉,此前榮梓杉曾在節目中透露,自己曾突發心肌炎被送往醫院,在ICU住了大半個月。

年輕人更需警惕心肌炎

雖然任何人都可能得心肌炎,但40歲以下的青壯年羣體更容易患病,特別是原本身體健康、沒有慢性疾病的人,當遇到急性感染或身體過度疲勞時,更容易誘發心肌炎。比如感冒後劇烈運動、連續熬夜工作等,都可能成爲發病的“導火索”。

心肌炎不只是“心臟感冒”那麼簡單

心肌炎本質上是心肌組織的炎症性病變,它既不是簡單的“心臟感冒”,也非絕症,而是一種需要科學認知和及時干預的疾病。根據病因,心肌炎可分爲感染性、自身免疫性、過敏性和中毒性等多種類型,其中病毒性心肌炎最爲常見,約佔臨牀病例的70%以上。

病毒性心肌炎是怎麼發生的?人體免疫力下降後,病毒就可能會乘虛而入,侵入呼吸系統。病毒還會在身體裡胡亂溜達,從血液進入心臟,在心肌細胞裡面生存下來。這時人體免疫系統就開始加班加點,調集大兵前來圍殲病毒。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免疫系統也會不小心傷害心肌細胞。有些心肌細胞負責電信號傳導,以完成正常的心肌收縮功能,也就是有節律的心跳。如果這些心肌細胞被感染甚至壞死,就會造成心律失常,以及心臟功能的下降。

心肌炎的臨牀表現通常分爲三種類型:輕型、中型和重型。輕型患者可能僅有輕微心悸或疲勞感,體檢時偶然發現心電圖異常;中型患者則會出現明顯的心功能不全症狀,如呼吸困難、持續性胸痛等;而最危險的暴發性心肌炎(重型)起病急驟,可在數小時內導致心源性休克,死亡率高達70%-90%。

識別危險信號,這些症狀不容忽視

心肌炎的早期識別直接關係到預後效果,年輕人尤其需要了解其典型與非典型表現。

最常見的心血管症狀包括:心前區疼痛(常被描述爲壓迫感或針刺樣痛)、心悸(自覺心跳異常)、呼吸困難(平臥時加重)以及不明原因的疲勞感。值得注意的是,心肌炎的胸痛性質與心絞痛不同——它通常持續時間更長(超過30分鐘),且服用硝酸甘油無法緩解。

病毒感染後的全身症狀同樣值得關注。如果在感冒後出現以下情況,應考慮心肌炎可能:異常蒼白或多汗、食慾顯著下降、輕微活動即感氣促、頭暈近乎暈厥、夜間平臥時咳嗽等,這些症狀往往被誤認爲“感冒未愈”而延誤就醫。

其實,說到底就是,生病之後就別硬扛着了,好好休息。萬一覺得身體反應不妙,越休息越乏力、心慌、胸悶,趕緊去醫院就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