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創中國:去年收入約740億元,已開展境外債務重組工作
3月28日晚間,融創中國(01918.HK)披露2024年業績。
財報顯示,2024年融創中國合同銷售金額約471.4億元,收入約740.2億元,同比減少約52%;毛利約爲28.9億元,2023年時毛虧25億元;公司擁有人應占虧損約257億元,而2023年時虧損約79.7億元,對於虧損大幅增加的原因,融創中國稱主要是因爲2024年錄得境外債務重組收益,若2024年和2023年均剔除債務重組收益的影響,2024年虧損會有所減少。
截至2024年末,融創中國的現金餘額約197.5億元,而2023年時金額約246.2億元。公司權益總額約爲551.5億元,其中公司擁有人應占權益約405.2億元。借貸總額約2596.7億元,較2023年底減少約181.6億元。集團到期未償付借貸本金約爲1058億元,導致借貸總額本金約爲645.7億元可能被要求提前還款。
截至2024年末,集團連同其合營公司及聯營公司的總土地儲備約爲12776萬平方米(權益土地儲備約爲8756.5萬平方米),其中未售土地儲備約爲9342萬平方米(權益土地儲備約爲6301萬平方米)。
融創中國在年報中表示,爲解決債務問題,緩解資金流動性壓力,集團已持續實施以下計劃和措施:
2024年12月至2025年1月期間,集團全資附屬公司融創房地產集團有限公司發行的境內公司債券及供應鏈資產支持計劃的重組方案已全部經相關債券持有人會議審議通過,將對債券的本息償付安排進行調整,展期期限5至9.5年,歷史上應計未付利息及未來利息的年利率均降爲1%;並提供包括債券購回(即現金要約收購)、股票或股票經濟收益權兌付及以資抵債等重組方案選項(境內債務重組計劃)。融創房地產下一步將根據債券持有人會議議案相關條款的約定,協調債券持有人就其持有的債券在重組方案選項中進行選擇及分配。
考慮到呈請給公司造成的影響以及當前市場情況遠不及此前境外債務重組方案制定時的預期,公司尋求更加全面的境外債務綜合解決方案。截至本綜合財務報表獲批准日期,公司已開展境外債務重組工作,並已委聘華利安諾基(中國)有限公司以及盛德律師事務所分別擔任本公司境外債務重組的財務顧問及法律顧問,以協助公司制定全面的境外債務綜合重組方案。公司與財務顧問一起,始終與境外債權人保持積極溝通,努力盡快與相關債權人就建議境外重組計劃達成一致意見。
集團已與其他貸款人積極磋商借貸展期事宜,並直至本綜合財務報表獲批准日期已達成貸款展期約411.2億元;因貸款人分散且市場狀況不斷變化,仍需時間逐一確定展期方案。鑑於市場情況、已完成的成功展期案例、集團的信貸歷史及與相關貸款人的長期合作關係,集團有信心逐步完成相關餘下借款展期協議的簽署或通過其他綜合方式逐步解決相關問題。
集團積極通過多種渠道尋求新增融資或額外資金流入,包括但不限於:來自資產管理公司或金融機構新增融資、保交樓專項借貸及配套借貸、合作方業務合作、資產處置等;直至本綜合財務報表獲批准日期,集團已致力達成若干業務合作,在以上方面均已有若干項目取得新增融資或額外資金流入。集團也將努力抓住機會繼續尋求新增融資或額外資金;直至本綜合財務報表獲批准日期,集團已完成與若干債權人的解決方案,考慮到集團財務資源的可用性,爭取儘快達成友好解決方案以應對在現階段尚未有明確結果的訴訟;已將組織架構調整得更加扁平化,減少管理層級,壓縮人員編制,提升管理效率,並有效控制成本及開支;集團將採取措施加快開發中及已完工物業的預售及銷售。此外,集團還將繼續採取措施加快銷售回款及其他應收款的回收。本集團判斷在中央政府不斷強化的政策支持下,隨着整體經濟的築底回升和市場信心的恢復,相信房地產市場長期供求將回歸均衡、市場將逐步恢復穩定,因此,集團將積極調整銷售和預售活動,以響應市場變化並把握需求;集團將積極抓住當前政策窗口,充分利用行業支持政策,堅決完成保交付任務,積極有序化解債務風險。
融創中國董事長孫宏斌在年報中表示,近三年,集團累計交付達約66.8萬套,2025年將繼續全力以赴交付6萬套房屋,基本完成全部保交付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