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昌生物與參天中國達成超12億元合作,公司連續虧損壓力待解

8月19日,榮昌生物製藥(煙臺)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榮昌生物”)發佈公告,公司與日本參天製藥株式會社全資子公司參天製藥(中國)有限公司(簡稱“參天中國”)簽署授權許可協議,就榮昌生物自主研發的RC28-E注射液展開合作。此次合作,將爲虧損中的榮昌生物帶來一筆合計超12億元的里程碑付款及梯度銷售分成。

合作將獲超12億元收益

根據協議,榮昌生物將RC28-E注射液有償許可給參天中國,參天中國獲得該藥物在大中華區及韓國、泰國、越南、新加坡、菲律賓、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的獨家開發、生產和商業化權利,而榮昌生物保留上述區域以外的全球獨家權益。

榮昌生物將從參天中國獲得2.5億元的不可退還且不可抵扣的首付款,此外還有最高可達5.2億元的開發及監管里程碑付款,以及最高可達5.25億元的銷售里程碑付款。同時,榮昌生物還將根據授權地區的產品銷售額收取高個位數至雙位數百分比的梯度銷售分成。

RC28-E注射液是榮昌生物自主研發的針對眼部新生血管性疾病的VEGF/FGF雙靶標融合蛋白藥物。

2025年5月7日,其治療糖尿病性黃斑水腫(DME)的Ⅱ期臨牀試驗結果在2025年美國眼科與視覺研究協會年會(ARVO 2025)上以口頭報告形式公佈,研究顯示該藥物在提高DME患者最佳矯正視力(BCVA)、降低黃斑中心區視網膜厚度(CST)以及有效緩解黃斑水腫方面表現出色。

2023年,榮昌生物已先後啓動RC28-E注射液治療溼性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wAMD)和糖尿病黃斑水腫(DME)的Ⅲ期臨牀試驗。

緩解虧損壓力

此次與參天中國合作,無疑爲榮昌生物帶來了一筆不菲的收入。

資料顯示,榮昌生物是一家創新型生物製藥企業,主要專注於抗體藥物偶聯物(ADC)、抗體融合蛋白、單抗及雙抗等治療性抗體藥物領域,主要產品包括泰它西普、維迪西妥單抗。

2020年,榮昌生物於港股上市。上市後,榮昌生物僅在2021年盈利。2021年,榮昌生物實現營收14.26億,淨利潤2.76億。這年也是榮昌生物高光時刻。

當年3月,榮昌生物的同類首創(FIC)產品泰它西普(RC18,商品名:泰愛)在國內獲批,用於治療中重度系統性紅斑狼瘡(SLE)。同年6月和12月,抗體偶聯藥物(ADC)產品維迪西妥單抗(RC48,商品名:愛地希)也先後在國內獲批胃癌、尿路上皮癌適應證,成爲首款獲批的國產ADC。次年,榮昌生物在科創板成功上市。

2022年至2024年,榮昌生物的歸母淨利潤累計虧損約39.5億元。榮昌生物2025年一季報顯示,其實現營業收入5.26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59.17%;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爲-2.54億元,上年同期爲-3.49億元,虧損幅度有所縮窄。榮昌生物表示,公司業績增長主要得益於核心產品泰它西普和維迪西妥單抗的銷量增加。

榮昌生物在其2024年年報中披露,其主要在研項目有6項,應用前景涉及治療系統性紅斑狼瘡(SLE),治療MG等自身免疫系統疾病;治療晚期或轉移性胃癌(包括胃食管結合部腺癌),治療晚期或轉移性尿路上皮癌,治療乳腺癌等其他實體瘤;治療實體瘤;治療溼性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等血管新生性眼科疾病等。

榮昌生物曾提醒,由於藥品審評審批環節多、週期長、不確定性大,公司在研產品的上市進程可能受到較大程度的延遲或無法按計劃獲得上市批准,公司在研產品獲得附條件批准上市後,後續可能無法獲得完全批准,可能在市場拓展、學術推廣、醫保覆蓋範圍等方面的進展不達預期,或銷售團隊未能緊跟政策動向、把握市場競爭態勢都將影響公司未來的商業化能力,公司營業收入可能無法如期增長,公司虧損可能進一步增加。

此外,銷售與管理費用持續高企也加劇了榮昌生物的現金流壓力。2022年、2023年、2024年,公司的銷售費用持續增長,分別爲4.41億元、7.75億元、9.49億元,合計21.65億元;管理費用分別爲2.66億元、3.04億元、3.17億元,合計8.87億元。

RC28-E相較於目前市場上已有的單靶標眼科抗新生血管藥物的核心競爭優勢是什麼?眼科新生血管性疾病市場競爭日趨激烈,RC28-E在後續商業化階段,需重點突破哪些市場挑戰?此次與參天中國合作帶來的2.5億元首付款及潛在里程碑付款,計劃如何分配使用?公司認爲未來1-2年,企業面臨的最大挑戰是什麼?公司在風險應對與戰略調整上有哪些核心規劃?針對上述問題,8月19日,新京報記者向榮昌生物發送採訪提綱,截至發稿,未收到回覆。

新京報記者 張兆慧

校對 柳寶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