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昌生物核心技術人員離職,公司持續虧損,曾陷裁員風波
榮昌生物2月7日公告,其執行董事、核心技術人員何如意因個人職業發展原因辭職,此後不再擔任公司的任何職務。據公開信息,何如意薪資曾經歷了大幅下調,半年前職務也進行了調整。何如意職務調整恰逢榮昌生物深陷大幅裁員傳聞中,高管調整、大幅裁員、研發投入高,常年虧損,也引發外界對榮昌生物財務狀況的擔憂。2月8日,榮昌生物對記者表示,何如意離職不會對公司經營造成影響,公司現金流一切正常。
半年前剛進行職務調整
2月7日,榮昌生物發佈公告宣佈,公司執行董事、核心技術人員何如意因個人職業發展原因,申請辭去公司第二屆董事會執行董事、董事會戰略委員會委員及首席戰略官職務,並不再擔任公司核心技術人員。何如意離職後,將不再擔任公司的任何職務。截至目前,何如意直接持有榮昌生物A股股份4840股。
何如意曾先後在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美國藥審中心擔任醫學主管、醫療團隊負責人、代理部門副主任等職務,在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現爲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任首席科學家;2018年10月至今擔任國投招商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的醫藥健康首席科學家(後轉爲項目評估顧問);2020年1月入職榮昌生物,擔任公司首席醫學官兼臨牀研究主管。在2023年年報中,榮昌生物曾透露,公司建立了一支由首席醫學官何如意博士領導的海內外臨牀及註冊申報專家團隊。
2024年8月,何如意經歷了人事調整。2024年8月10日,榮昌生物宣佈,任命何如意爲公司首席戰略官,何如意將繼續擔任公司董事且爲核心技術人員,將不再擔任公司首席醫學官及高級管理人員。此外,何如意薪資也出現大幅變化,據榮昌生物年報,何如意的薪酬在2022年爲2604萬元,而2023年,何如意的薪酬下降至772萬元。
榮昌生物表示,公司與何如意簽有相關協議,不存在涉及職務成果、知識產權相關的糾紛或潛在糾紛,其離職不影響公司專利等知識產權的完整性。何如意所負責的工作已完成交接,目前公司的生產經營與技術研發工作均正常開展,其離職不會對公司持續經營能力、研發實力、核心競爭力產生重大不利影響。
五年虧損44億元 曾陷裁員風波
除了高管職位變動,去年榮昌生物還被爆出大幅裁員,裁員人數多達1000人。對此,2024年9月19日,榮昌生物對外否認了大幅裁員的傳聞,而是基於公司戰略發展需要的人員調整,旨在優化經營團隊結構,提升團隊的專業能力和整體效率。
其中,榮昌生物研發團隊減少了近百人。榮昌生物在公佈何如意辭職的同時披露,截至2022年末、2023年末、2024年6月末,公司研發人員數量分別爲1163人、1308人及1216人,佔員工總人數比例分別爲34.90%、36.18%、34.77%。2024年6月末較2023年末研發人員減少了92人。
榮昌生物還表示,公司技術研發團隊架構完整,研發管理體系健全,後備人員充足,現有研發團隊能夠支持公司未來核心技術的持續發展。未來如有需要,公司亦將繼續通過市場招聘、第三方推薦等多樣化的手段持續完善研發團隊建設。
在高管職位調整、薪資下滑以及裁員風波背後,榮昌生物近年來持續大額虧損,2024年公司多次被傳現金流緊張。
榮昌生物於2020年、2022年先後登陸港股、科創板,兩次IPO的募資金額約爲63億元。其中,2020年11月登陸港股之時,榮昌生物最終超額配售,共募資約5.9億美元,這一數字還創下當年全球生物醫藥IPO募資最高紀錄。不過,自2020年上市以來,榮昌生物僅2021年因海外授權交易實現盈利,其餘年份均爲虧損,五年時間虧損約44億元。
榮昌生物目前已有兩款產品獲批上市,分別爲泰它西普和維迪西妥單抗。其中,2021年8月,榮昌生物將維迪西妥單抗的海外權益授權給Seagen,交易總額達26億美元,刷新了中國單款藥物海外授權的最高紀錄,當年榮昌生物確認了首付款項2億美元,該年扭虧爲盈。2023年,Seagen被輝瑞收購。日前,輝瑞宣佈,對維迪西妥單抗減值2億美元。
但僅靠兩款產品的銷售收入尚無法維持龐大的支出。其年報數據顯示,2023年公司實現營收10.83億元,同比增長40.26%,主要系兩款藥物的銷售量增加;但歸母淨利潤爲-15.11億元,虧損幅度進一步擴大。2024年兩款已上市產品銷售持續放量,營業收入大增,業績預告顯示,預計2024年營業收入約17.15億元,同比增加約58%;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虧損約14.70億元,同比虧損減少約3%。儘管虧損有所縮窄,但遠不及營收漲幅。
蠶食淨利潤的主要有研發費用和銷售費用。2021年-2023年,榮昌生物研發費用分別爲7.11億元、9.82億元、13.06億元,佔同期公司營收比重分別爲49.85%、127.19%、120.62%;銷售費用分別爲2.63億元、4.41億元、7.75億元,尤其是2023年,營銷費用佔據了公司超七成營收。2024年前三季度,研發費用11.53億元,同比增加34.43%,同期營收爲12.09億元,研發費用佔營收比重超95%;銷售費用6.23億元,同比增加15.36%。
2024年,榮昌生物還被傳出資金緊張。雖然榮昌生物否認了資金問題,但後續披露增發預案時,業界揣測榮昌生物此舉是否爲緩解資金緊張。2024年3月30日榮昌生物發佈定增預案,擬向不超過35名特定投資者發行不超過7076.317萬股股票,募集不超過25.5億元,全部用於新藥研發項目。之後榮昌生物又發佈關於修訂定增預案的公告,將募資額度由25.50億元降至19.53億元。
榮昌生物曾在2024年半年報中提醒,公司營運資金依賴於外部融資。若公司未來營運資金不足以覆蓋所需開支,將會對公司的資金狀況造成壓力,若公司無法在未來一定期間內取得盈利或籌措到足夠資金以維持營運支出,公司將被迫推遲、削減或取消研發項目,影響在研藥品的商業化進度,從而對公司業務前景、財務狀況及經營業績造成不利影響。若公司營運資金緊張將影響公司持續向員工支付或提升薪酬水平,可能對公司未來引進核心人才和穩定現有團隊的能力造成不利影響,進而可能會阻礙公司研發及商業化目標的實現,並損害公司進一步擴大業務範圍的戰略能力。
2月8日,就核心技術人員離職影響、公司現金流情況、定增進展、常年虧損的應對措施以及合作方對維迪西妥單抗減值等問題,記者向榮昌生物發去採訪提綱。榮昌生物表示,何如意離職,公司已採取了適當的措施,不會對公司的經營造成影響。定增事項目前正在等待交易所受理。公司和輝瑞的合作按計劃正常推進。
針對研發人員減少,現金流是否緊張及常年虧損的應對措施,榮昌生物表示,公司根據外部競爭環境和內部經營狀況,動態對人員進行優化,公司現金流一切正常。公司將通過專業化推廣進一步提高收入,通過精細化生產提高毛利水平,通過精細化管理降低銷售費用率,並聚焦關鍵項目提高研發效率。
新京報記者 劉旭
校對 付春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