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中國學生涌向俄羅斯大學
日本《日經亞洲評論》8月26日文章,原題:中俄關系熱絡,中國學生涌向俄高校 俄羅斯方面數據顯示,中亞學生仍是俄高校的外國學生主體,但中國留學生數量2022年至2024年增長25%,達到約5.1萬。俄官員自豪地表示,俄中關係深化正推動兩國學校加強合作。
中國研究諮詢機構ChoZan創始人艾什利·杜達雷諾克說:“我們正見證與地緣政治夥伴關係相契合的另一個國際教育體系的崛起。”她預計5年內赴俄中國留學生將突破10萬。中俄深度合作還體現在:2.1萬名俄留學生在華求學,雙方設有160餘項本科及研究生聯合培養項目,並建立至少27所聯合教育機構。查閱俄羅斯托木斯克國立大學官網發現,該校與一些中國知名高校開展18個合作項目。中國學生尤其青睞機電與機器人技術、機械系統設計與管理技術、彈道學與空氣動力學以及工程物理學中的人工智能方向。駐莫斯科的俄羅斯諮詢公司創始人菲利普·羅威說,相較於西方,俄高校更低廉的學費和獎學金前景吸引着中國學生。
羅威說,推動兩國高等教育合作也蘊含着戰略考量。在俄西方企業撤離,中國企業尤其是汽車和消費電子領域的企業,迅速填補了西方同行留下的空白,“莫斯科主要大道上衆多奔馳和寶馬經銷店一夜之間變成了吉利和奇瑞經銷店。中國企業的擴張顯然依賴於熟悉俄羅斯商業、法律和文化的中國人才。”杜達雷諾克也認爲這一趨勢預示着更深層次轉變,“這不同於傳統以移民爲導向的教育,而是針對特定經濟關係開展的戰略性人才培養。”在俄留學使中國學生在貿易、能源、工程、醫療及外交等關鍵領域具備優勢,這種優勢不僅體現在中國本土,更延伸至與共建“一帶一路”基礎設施項目相關的中亞俄語國家。
布拉格國際事務智庫AMO高級中國分析師菲利普·努貝爾認爲,美國針對中國學生的限制性政策將持續推動這一趨勢,“對當前遭受制裁且與很多國家學術合作有限的俄羅斯而言,中國學生涌入是重要的生命線,顯示俄仍是國際項目的重要參與者。”(作者延斯·卡斯特納,汪北哲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