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揭臺灣啦啦隊偶像化現實:低薪、練習生淘汰與「課金爸爸」現象

▲啦啦隊舞臺光鮮亮麗,背後卻有殘酷的淘汰與激烈的粉絲競爭。『砲哥』長鏡頭聚焦、應援周邊熱賣,映照出臺灣啦啦隊偶像化的真實生態 。(圖,資料照,示意圖/中華棒協提供)

文/體育中心

中華職棒啦啦隊近年迅速走紅,不僅成爲球場亮點,更展現出偶像化傾向。日本紀實作家安田峰俊近日在《週刊文春》撰文,深入桃園、臺北等地,專訪樂天女孩舞蹈總監陸筱晴、味全龍「Dragon Beauties」新人佩霓(Penny)、以及樂天女孩人氣成員沈珈妤(Kaii),透過三名不同世代成員的口述,揭示臺灣啦啦隊舞臺背後的現實與矛盾。

陸筱晴(@sunnie_cat0111)分享的貼文

筱晴:17年資歷 見證偶像化進程

1990年出生的陸筱晴,高中、大學皆主修舞蹈,2010年加入職棒啦啦隊,現爲樂天女孩舞蹈總監,同時擔任職籃桃園雲豹啦啦隊總監。她被形容爲「啦啦隊活字典」,因爲從早期打工性質的啦啦隊時代一路見證產業變遷。

「一開始大家只是跳舞助興,甚至有人因『變胖了』就退出。那時候沒有粉絲守候,也沒有人經營 IG 或直播。」筱晴說。

轉折點發生在 2016 年,Lamigo 桃猿啦啦隊「LamiGirls」以團體身份歌手出道,拍攝 MV、登上電視,開啓「偶像化」時代。陸筱晴當時就是核心成員。2019 年球團被日本樂天收購後,LamiGirls 正式更名爲「Rakuten Girls」。

「現在每個人都得像藝人一樣去經營自己,思考如何成爲一個個人品牌。」

佩霓???????????????????? ????(@pei_9104)分享的貼文

Penny:從零開始的新人 「練習生」制度嚴苛

20出頭的佩霓(Penny)今年 4 月才正式亮相。她原本主修幼兒教育,通過幼教資格考,卻因考上味全龍啦啦隊而改變人生。

「起初我在球場觀賽學規則,接着以『練習生』身份接受 4 個月特訓。因爲完全沒有舞蹈經驗,只能靠學姊耐心指導。」

她的同期共有 15 人,最後只有 4 人成功升格正式出道,其餘有人因強度過高或其他原因退出。「有人因爲訓練太嚴苛而離開,這是殘酷的現實。」

特別的是,味全龍啦啦隊會在練習生階段就推出個人周邊,讓粉絲從一開始就能「養成」心儀成員。「我覺得這多少受到日本AKB的影響,球迷能直接在球場遇見我們,這是不同之處。」

KAii沈珈妤(@kaii_0421)分享的貼文

Kaii:地下偶像出身 多才多藝的人氣成員

沈珈妤(Kaii)曾是地下偶像「5TEAM」成員,之後轉型爲網紅、女僕、Cosplayer,2023年加入樂天女孩。她熱愛日本文化,能用流利日文演唱 Ado 的歌曲〈私は最強〉,也參與過動漫活動的現場演出。

她多才多藝,不僅會畫插畫,還熱愛運動,甚至完成半程馬拉松,成績1小時59分8秒。她笑說未來希望挑戰東京馬拉松,並期待能赴日參與WBC應援。

然而,她坦言收入不穩定,「扣掉出場費,月收入不到1萬臺幣。薪資差異很大,能否被邀請參加活動纔是關鍵。」

部分啦啦隊靠直播賺取龐大收入,甚至有人月入80萬臺幣以上。但Kaii強調自己不喜歡「煽動課金」,她認爲,那像是在出賣靈魂,「我希望以健康形象經營,所以直播多半分享馬拉松這類正向內容。」

偶像化背後的風險與壓力

隨着粉絲經濟崛起,風險也隨之而來。Kaii 指出,「粉絲能直接透過 IG 私訊聯絡我們。我希望保持距離,所以很少回覆。」

據悉,有熱心粉絲會傳送自己拍的照片,但若啦啦隊成員只上傳其中一張,就可能引發粉絲之間的爭執。炎上管理全得自己承擔,壓力沉重。

更有業內人士透露,確實有人透過「直播課金爸爸」獲得車子、房子,甚至每月固定津貼;也曾出現「花大錢的粉絲」誤解關係,直接找上本人麻煩的狀況。對此,三位受訪成員一致表達反感,強調自己希望保持正派形象。

「我希望能以健康形象持續發展,未來能接觸運動品牌代言或擔任大使,繼續學習成長。」Kaii 如此說道。

從資深的筱晴、初登場的 Penny,到多才多藝的 Kaii,三人故事勾勒出臺灣啦啦隊的現況:舞臺上光鮮亮麗,背後卻有嚴苛訓練、收入不穩與粉絲壓力。安田峰俊在《週刊文春》的觀察指出,啦啦隊偶像化現象仍在持續發酵,既是文化商機,也伴隨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