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濟界代表團訪華 日媒:建立新「互惠」關係難度大
日本經濟界代表團訪華,日媒:互惠難度大。(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據《日本經濟新聞》報導,日中經濟協會、日本最大經濟團體「經團連」和日本商工會議所組成的代表團2月16日訪問中國。雖然對華貿易佔日本貿易總額的比例仍然維持20%這一較高水準,但中國對日本的依存度已降至5%。兩國的經濟關係與過去大不相同。建立新的「互惠」關係難度加大。
從1975年開始,日中經濟協會幾乎每年都派遣訪華代表團,今年適逢50週年。在上一次的2024年1月,與中國總理李強舉行了會談。此次也正在協調經團連會長十倉雅和等人與中國高層會談,要求完善確保日本人安全等投資環境。
「本着全面推進戰略互惠關係這一大方向,將在包括領導人之間在內的所有層面與中國進行溝通」,日本首相石破茂在1月份的施政演說中如此表示。此次日本財經界訪華具有爲石破提及的早日訪華造勢的意義。
戰略互惠關係是2006年時任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與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舉行元首會談時提出的概念。雖然在2018年以後的元首會談中斷,但通過2023年岸田文雄和習近平的會談時隔5年恢復,石破茂也加以繼承。
20年來,中日的經濟關係發生了明顯變化。對日本來說,中國是最重要的貿易伙伴。對華貿易佔日本貿易總額的比重在2000年代上升至10%左右,2005年上升至17%。2009年達到20%左右,2023年也維持在20%。在提出戰略互惠關係的第二年即2007年,中國超過美國成爲日本的最大貿易伙伴,並持續至今。
而從中國的角度看,日本在貿易方面的重要性並沒有那麼高。在中國的貿易總額中,對日貿易的比重在2005年爲13%,與日本沒有太大差距。到2010年,中國在國內生產總值GDP上超過日本,啓動了廣域經濟圈構想「一帶一路」。在目前的貿易額中,對日貿易額的比重在2023年下降到5%。中日的比例差距擴大至4倍。
日本經濟界歷來提倡與中國「相互補充」,但相對而言,日本對中國的依賴正在加強。
在過去,經濟聯繫是克服政治課題的要素。1989年後,日本經團連會長齋藤英四郎等訪華,中方提出解除日元貸款的凍結。在中日關係因日本首相參拜靖國神社而冷卻的2005年,經團連會長奧田碩與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進行了秘密會談。
現在中國的GDP超過日本的4倍。經團連高管表示「並非像以前那樣的『政冷經熱』了」。在日本經濟的存在感相對下降的背景下,中日關係日趨容易受到安全保障和國際形勢變化的影響。
隨着美國總統川普的再次上臺,以關稅爲手段的中美對立可能會進一步激化。對於目前國內經濟低迷的中國來說,吸引日本投資的想法加強,但對於日本企業來說,則存在被捲入中美對立的風險。中國《反間諜法》的不透明等也讓日本擔憂。
日中經濟協會的數據顯示,日本對華直接投資的實際執行金額2023年爲39億美元,比上年減少了15%。與最高峰的2012年的73.5億美元相比減少近一半,據悉,2024年也低於2023年。
日本貿易振興機構(JETRO)2024年度以進駐中國的日資企業爲對象進行的調查顯示,21.7%的受訪企業表示今後1~2年的業務拓展方向爲「擴大」。創出有可比數據的2007年度以來的最低值。「縮小」達到1成。
包括現任的進藤孝生在內,產生多位日中經濟協會會長的日本製鐵在2024年重新審視與中國寶山鋼鐵長達半個世紀的合作關係,決定退出合資業務,成爲具有象徵意義的案例。
日本首相石破茂向川普承諾,將把日本在美國的投資提高到1兆美元。由於營商環境和增長性等原因,很多日本經營者的目光正在再次轉向美國。日本經濟界代表團的訪華能否開啓新的中日關係將成爲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