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防暑降溫指南:科學應對,清涼度夏 熱浪滾滾,今夏多地

熱浪滾滾,今夏多地高溫再破紀錄,炙烤模式已然開啓。科學防暑降溫,不僅關乎舒適,更是守護健康的重要屏障。

一、 智慧穿着,阻隔熱源

材質爲首選: 選擇透氣吸汗的天然材質衣物,如棉、麻、真絲,讓皮膚自由呼吸,有效減少悶熱感。

淺色做屏障: 淺色衣物能反射更多陽光,減少熱量吸收,是高溫環境下的明智選擇。

配件不可少:寬檐帽、遮陽傘構築物理屏障,高品質防紫外線太陽鏡則能保護雙眼免受強光傷害。

二、 科學作息,避開高溫

避開峰值時段: 上午10點至下午4點陽光最烈,應儘量減少戶外活動,將必要事務安排在清晨或傍晚。

分段進行作業: 若需高溫作業,每工作20~30分鐘即到陰涼處休息5~10分鐘,給身體恢復時間。

聆聽身體信號:若出現輕微頭暈、乏力或心悸,立即停止活動,尋找涼爽環境休息,這是身體發出的重要警示。

三、 智慧補水,維持平衡

定時定量飲水:*即使未感口渴也應規律飲水,每小時補充100-200毫升水分,避免一次性大量飲水增加心臟負擔。

優選常溫飲品:溫涼的白開水、淡茶水最解渴,冰水會刺激腸胃,影響水分吸收效率。

補充電解質:大量出汗後,適量飲用含電解質的飲品或食用新鮮水果(如香蕉、橙子),維持體內鈉鉀平衡,防止肌肉痙攣。

四、 合理飲食,內在清涼

清淡飲食爲佳: 減少油膩辛辣食物,多食蔬菜瓜果(冬瓜、黃瓜、番茄等),其高水分含量有助於從內降溫。

適量補充蛋白質:選擇魚蝦、豆製品等易消化蛋白質,避免過量紅肉增加代謝產熱。

善用天然涼性食材:綠豆湯、荷葉粥、苦瓜等傳統消暑食材,能輔助身體清熱祛暑。

五、 營造環境,物理降溫

善用空氣流通:早晚開窗通風,白天拉上淺色窗簾阻擋熱量。風扇配合少量噴霧水汽可模擬自然風降溫。

空調科學使用: 空調溫度宜設定在26℃左右,避免室內外溫差過大。定期清潔濾網,防止細菌滋生引發呼吸道不適。

物理降溫技巧: 用涼水浸溼毛巾擦拭手腕、脖頸、腋下等血管豐富部位,可迅速帶走體熱,效果顯著。

六、 識別中暑,緊急應對

警惕危險信號:

先兆中暑:大汗、口渴、乏力、頭暈眼花、胸悶。

輕度中暑:體溫升高(38.5℃)、面色潮紅或蒼白、皮膚灼熱或溼冷、噁心嘔吐。

重度中暑(熱射病):體溫極高(40℃)、意識模糊不清、抽搐驚厥。此爲急症,可危及生命!

緊急處理步驟:

1. 迅速轉移:立即將患者移至陰涼通風處。

2. 積極降溫: 脫去多餘衣物,全身噴灑涼水並配合扇風;或用溼冷毛巾、冰袋(包裹毛巾)敷於頸部、腋窩、大腿根部等大血管處。

3. 補充水分:如患者清醒可少量多次飲用含鹽分的涼水或運動飲料。

4. 緊急呼救:對於重度中暑(尤其是出現意識不清者),必須立即撥打急救電話(120)! 在等待救援過程中持續進行物理降溫。

七、 特殊人羣,重點防護

嬰幼兒:體溫調節能力弱,需時刻留意其狀態,避免陽光直射,切勿單獨留在密閉車廂內。

老年人:感知能力下降,需家人主動關注其飲水和降溫情況,協助做好防暑措施。

慢性病患者: 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患者更易中暑,應嚴格遵醫囑,高溫時段避免外出。

戶外工作者: 用人單位必須提供充足防暑物資(水、藥品)和科學輪休安排,保障工人健康權益。

高溫非小事,健康最珍貴。掌握這些科學防暑策略,非但能避開熱浪的灼傷,更能守護身體內在的平衡。每一次主動補水、每一回避開烈日、每一點降溫智慧,都是對生命的有力庇護。願這份指南助你安然度夏,讓清涼伴隨健康同行。

熱浪之下,懂得保護自己,便是對生命最大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