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迎來「鷹派」女首相 陸專家:加劇中日關係挑戰

日本迎來「鷹派」女首相,大陸專家:加劇中日關係挑戰。(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日本昨天舉行自民黨總裁選舉,高市早苗在第二輪投票中以185票戰勝小泉進次郎(156票),當選日本自民黨下一任總裁。如果不出意外,高市早苗將在15日召開的國會臨時會獲得指名成爲新一任日本首相,也是日本首位女性首相。據觀察者網報導,由於高市對中立場鷹派,中國大陸專家學者鹹認,這將加劇中日關係挑戰。

現年64歲的高市早苗是日本右翼政客代表人物之一,以極端保守立場著稱。高市政治履歷豐富,曾10次當選衆議員,選區爲奈良2區。1993年,她以無黨派身份首次當選衆議員,1996年加入自民黨,歷任沖繩北方擔當相、自民黨政務調查會長、總務相、經濟安保擔當相。

高市是前首相安倍晉三的忠實擁護者,是「安倍路線」的堅定繼承者,人稱「安倍愛將」。共同社評價她爲:繼承安倍路線的善辯保守派。

在內政問題方面,高市提出轉向積極財政政策,並提高防衛開支。她還稱,若當選,將考慮擴大執政聯盟框架,以應對自民黨和公明黨執政聯盟在國會兩院均失去多數議席的局面。在對外關係上,她強調加強日美同盟,同時還將深化日美韓、日美菲的合作。

在對華關係上,高市多次公開參拜靖國神社,否認南京大屠殺歷史,宣揚「中國威脅論」。選戰正酣之際,10月1日,高市在美國智庫「哈德遜研究所」發佈署名文章,談論臺灣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石破茂辭任日本首相之際,自民黨在國會兩院選舉中接連受挫,黨內分歧明顯,選舉博弈激烈。各方輿論認爲,無論誰贏得選舉,都將面臨執政聯盟「少數執政」的困局,前途未卜。

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東北亞研究所研究員、東北亞戰略研究院首席專家笪志剛告訴觀察者網,高市當選得益於她的保守理念,迎合了日本社會的保守傾向和右傾情緒。得票結果顯示,高市在地方選票上和小泉拉開明顯差距。同時,高市在年齡、資歷、閱歷、演講能力上,都被認爲優於小泉。

上海政法學院東北亞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蔡暢認爲,高市的當選標誌着自民黨內保守派重新掌控主導權。

兩位專家都指出,高市當選後,自民黨黨內分歧、執政聯盟的「少數執政」困局,以及對美、對華等外交議題,都將對未來的高市內閣構成嚴重挑戰。

蔡暢認爲,高市早苗的當選將使日本政治右傾化加速,但她的治理空間仍受國會現實、經濟約束與外交風險三重製衡,中日關係面臨新的挑戰。

「若無法解決上述問題,高市或難以改變短命內閣的命運,」笪志剛指出。

「高市當選,並不意味着自民黨可以就此絕地反擊,起死回生,」笪志剛稱,「我認爲,自民黨的很多頑固的一些問題,很多東西還會繼續存在。」

他提到了自民黨的派閥問題,「有人說自民黨是黨中有派,其實是因爲有了派纔有黨」。「其次,執政聯盟在參衆兩院都淪爲少數,這個問題如何解決。」

笪志剛表示,高市本人的保守姿態,迎合了一些基層黨員、議員和社會媒體的追捧,但也蘊藏着很大的風險。他認爲,爲了彌合日本社會分歧,推動外交進展,高市必須降低強硬、保守姿態,可能會對歷史、強勢等問題做出一些靈活性調整。

他進一步指出,在外交問題上,尤其是在對美外交、對華外交上,還有涉及中國的核心利益問題上,未來日本能不能維持一個相對穩定的態勢,這對於高市來說也是考驗。

「否則,高市難以改變短命內閣的命運,」笪志剛指出。

蔡暢同樣認爲,高市早苗的當選標誌着自民黨內保守派重新掌控黨內主導權。

對此,蔡暢分析表示,這一結果將強化自民黨黨內保守派話語權,延續安倍政治遺產,同時也可能加劇黨內派系鬥爭,特別是與溫和派之間的張力。她擁有「基層授權」但非壓倒性精英授權,決策時會被基層期待與黨內現實同時牽制。

此外,作爲首位女性首相,她面臨來自傳統勢力的質疑。

蔡暢分析稱,高市的當選將開啓日本政治的「強硬保守時代」。在經濟政策上,她強調積極財政和貨幣寬鬆,短期內可能刺激股市上漲和日元貶值,有利於出口企業,但長期來看可能加劇日本財政負擔;在安保領域,她主張大幅增加防衛費,推動修憲,這將深刻影響日本國家安全戰略;在外交上,她強調「臺灣有事即日本有事」,主張強化日美同盟和集體自衛權,這將使日本更深度捲入美國印太戰略,增加地區軍事風險。

她進一步分析稱,可以預見,高市的當選會促使中日關係在敏感問題上的矛盾更加尖銳。但她作爲務實政治家,也深知中日經貿關係的重要性,可能在強硬姿態下保持一定程度的經濟合作,形成「政冷經熱」的格局。

「高市早苗的當選將使日本政治右傾化加速,但她的治理空間仍受國會現實、經濟約束與外交風險三重製衡,」蔡暢總結稱,未來,「中日關係面臨新的挑戰」。

蔡暢在選前曾刊文表示,無論最終誰當選,在中美戰略競爭的大背景和日本國內保守化的趨勢下,日本對華政策的強硬基調都難以改變,中日關係恐將持續面臨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