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央行坎坷的加息之路

雖然日本的通貨膨脹在繼續擴大,但日本央行在7月的貨幣政策決策會議上依然決定維持現有的0.5%利率水平,並且也沒有透露近期會加息的可能。

儘管如此,有樂觀的市場相關人士認爲,近期內日本央行還是可能加息的。今年6月的日本消費者物價指數(生鮮食品除外)的同比上漲率爲3.3%,連續3年零3個月,超過央行爲加息所設定的2%的通脹目標。不僅如此,日本的通貨膨脹率現在還高於美國和歐洲。而美國的政策利率爲4.25%~4.5%,歐元區爲2%,而日本現在只有0.5%。這種利差所導致的日元貶值也被視爲推高通脹的原因之一,加上美日關稅已經達成協議,有些市場人士認爲日本央行應該抓住機會加息。日本主要金融機構的負責人也公開呼籲,希望日本央行在今年9月或者10月能落實加息。

而且,日本央行發表的對明後兩年的物價上漲預測也對加息有利。因爲日本央行把對2026年度和2027年度的消費者物價指數(生鮮食品除外)上漲率的預測調高到1.8%和2.0%。加上最近日本提高了員工的最低薪資水平,可以期待日本國民收入持續增加。如果接下來日本的個人消費統計不出現巨大的滑坡的話,在今年9月或者10月,日本央行是很可能加息的。

然而,現實恐怕沒有那麼樂觀。從日本國內經濟實際狀況和政治局面以及國際政治經濟環境來看,日本央行在今年下半年加息的可能性並不大。

就日本國內經濟而言,雖然消費者物價指數上漲率比較高,但日本央行卻認爲基調性的物價上漲率並沒有達到2%。而且,從日銀公佈的實質性消費活動指數來看,從今年3月以來已經是連續3個月呈下降狀態,同時日本央行的展望報告也對目前的消費狀況評價作了下調。也就是說,儘管日本就業環境沒有很大變化,名義薪資也在增加,但持續的通脹抵消了實際薪資的增幅,從而影響了個人消費水平。另外,物價上漲的原因構成也發生了變化。2023年日本物價上漲的因素中原料成本佔絕大多數,而人工成本佔比還不到10%,但今年已經超過了50%,這說明名義薪資的增加也促進了通脹的擴大。

雖然日本很多上市企業的業績都在創新高,但日本今年第一季度的GDP增長率卻是-0.2%,而第二季度也是在零增長點上徘徊,目前日本的經濟增長還不及“消失的三十年”時期。現在日本物價的上漲並不是經濟實力增強的反映,而是日元貶值以及勞動力短缺所帶來的結果。雖然加息是抑制通脹的一種手段,但現在加息很可能給日本目前脆弱的景氣帶來巨大的打擊。而一年前的日本股市歷史性崩盤,就與日本央行在不合適的時機加息有密切關係。慘狀記憶猶新,日本央行勢必更加謹慎。

而日本的政局在參議院大選之後變得更加混沌。執政聯盟爲了維持政權,不得不與政治主張不同的在野黨合作。在剛剛閉幕的臨時國會上,日本首相石破茂就表示將會在執政黨政策的基礎上儘可能地吸收在野黨的主張,來對應目前的物價問題。在參議院大選中,執政的自民黨提出了給國民每人派發2萬日元現金的對應政策,而立憲民主黨等在野黨則把降低消費稅率作爲主要的經濟對策。然而,落實自民黨的政策需要3.3萬億日元(約1551億元人民幣),而落實在野黨的政策意味着政府將減少4.8萬億日元到15.3萬億日元(約2256億元~7191億元人民幣)的年度總收入。如果執政黨和在野黨的主張都能實現的話,日本的財政將面臨前所未有的困境。在這個時候,日本央行很難有機會加息。

當然,日本國內的經濟形勢和政治局面都有很大的流動性,或許日本國內經濟和政治問題只是尾部風險,但即便如此,日本央行也沒有立刻獲得加息的窗口,接下來還需看國際政治經濟環境的變化。

7月30日公佈的數據顯示美國經濟在今年第二季度獲得了3.0%的增長,但這主要是因爲美國關稅問題帶來的刺激性增長,實際上第一季度是負增長,而這種從負增長到刺激性增長的局面在第三季度大概率不可能持續。另外,美國關稅可能引起的通貨膨脹或將在壓縮企業利潤的狀況下被吸收。如此,美聯儲就有可能下調利率。如果美聯儲在9月降息的話,那麼,日本央行就可能失去今年加息的機會。實際上,在去年9月、11月和12月美聯儲降息的時候,日本央行就沒有加息。

但是,並不能排除今年下半年美國經濟依然強勁的可能性。而且,美國已經讓歐盟、日本等承諾對美投資超過1.5萬億美元,這些都可能拉動美國的個人消費和企業投資,而強勁的經濟也會讓美聯儲停止繼續降息。那樣的話,日元勢必更加貶值,並使日本國內物價進一步高漲。在這種情況下,日本央行就會得到加息的機會了。

正如植田和男所言,一切還沒有煙消雲散。如果日本國內的經濟和政治局面有所改善,而美國的經濟狀況比較強勁,那麼,就可能形成今年下半年日本央行加息的窗口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