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新建住宅「窗戶減少、變小」成趨勢 這3大考量是主因

▲日本農村的「一戶建」。(圖/VCG)

記者羅翊宬/編譯

近年日本新建獨棟住宅中,窗戶數量減少、面積縮小的趨勢明顯。專家與業界指出,這不僅能降低建築成本,還可提高住宅隔熱性、阻擋夏季熱量入侵、保障個人隱私、防止犯罪入侵,顯示「窗戶越大越好」的傳統觀念正在逐步改變,設計考量已從外觀美感轉向功能性與安全性。

根據日媒《讀賣新聞》,名古屋市一名41歲男性公司員工在今年3月建造兩層住宅時,發現玄關北側完全沒有窗戶,2樓房間僅設置細長窗,浴室與洗手間也未設窗。雖然起初感到驚訝,但入住後他表示,日照充足且不需擔心鄰居的視線,「住宅整體機能良好,今年夏天也相對舒適,讓我體會到窗戶設計的重要性。」

長野縣輕井澤一名51歲女性上班族也選擇防盜與隱私優先的設計,採用不可開啓的嵌入式窗及細長窗,僅保留最少的大窗,「浴室與廁所沒有窗戶,但長期住公寓已習慣,反而省去清潔的麻煩。」

日本サッシ協會(Tokyo)調查指出,2023年全國約3000戶新建住宅,平均每戶窗戶數爲15.7個,比2015年減少4.2個,平均每平方公尺窗戶數亦下降。協會表示,降低窗戶數量與面積,可控制建築費用,也有助於減少夏季熱量進入室內。

協會事務局長山本英司指出,「雖然高隔熱窗如樹脂窗或三層玻璃存在,但成本高,使用隔熱牆更具效益,因此減少窗戶成爲常見選擇。」

法規面也有配合變化。建築基準法原規定居室窗戶面積需達地板面積的7分之1以上,2022年修訂後,只要裝設一定照明設備,比例可放寬至10分之1,以促進節能。日本國土交通省建築指導課強調,「並非強制要求窗戶變小,但有助於節能,因此進行了規定調整。」

業者也透過設計創新彌補採光不足。例如名古屋國鬆工務店會在天花板設置天窗或於挑高空間設窗,以引入自然光。社長伊藤孝修表示,「研究德國住宅,過去10年窗戶數減少2~3成,傢俱擺放更靈活。」

東京的檜家集團(Hinokiya Group)則指出,全館空調住宅中窗戶普遍縮小,夏季酷暑下更需重視降溫設計。

慶應大名譽教授伊香賀俊治提醒,窗戶減少雖可降低成本,但室內照度影響生活品質,過暗可能導致心理不適,建議利用國家補助或其他措施,兼顧節能與健康,審慎規劃家中窗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