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爲美國關稅犧牲稻米 稻農憂臺灣走上日本模式
臺灣確定遭美國課徵20%對等關稅,然而相關細節皆未公佈,也讓稻米產業相當憂心,全國餐盒公會理事長陳明信提到,臺灣稻米自給率高達99%以上,是國內最重要的糧食作物,若美國大幅降低關稅或開放更多進口配額,恐對農村種植與就業造成衝擊。(本報系資料照)
臺灣確定遭美國課徵20%對等關稅,然而相關細節皆未公佈,也讓稻米產業相當憂心,全國餐盒公會理事長陳明信提到,臺灣稻米自給率高達99%以上,是國內最重要的糧食作物,若美國大幅降低關稅或開放更多進口配額,恐對農村種植與就業造成衝擊。
據瞭解,稻米作爲我國民衆主食,能否自給自足便是糧食安全相當重要的議題,而在20%關稅宣佈後,總統賴清德也召開記者會表示「仍有調整空間,且會守護臺灣糧食安全」,然而在有了日本犧牲稻米換取低關稅的前例後,也讓農友憂心臺灣走上日本模式。
陳明信提到,政府應堅守糧食安全紅線,避免重蹈日本爲談判犧牲稻米產業的覆轍,日本之所以能承擔此代價,系因日本農村老化與缺糧,開放稻米進口影響較小、甚至可說是緩解國內需求,但臺灣情況不同,稻米產業對經濟與社會穩定至關重要,並且高度自給,倘若真需退讓,也應以其餘農作物爲優先,而非犧牲稻米。
稻農楊儒門則表示,20%僅爲暫時性關稅,附加條件尚未明朗。他擔憂若最終關稅降至15%,可能以犧牲農業爲代價,呼籲政府將農業視爲談判最後底線,避免開放農產品進口或放寬檢疫檢驗條件。
楊儒門補充,臺灣能走韓國路線,加碼投資美國、不影響農業換取15%關稅當然是最佳解,但如果本來沒犧牲農業,爲了最後5%稅率而犧牲,那就有點說不過去,呼籲政府無論是零關稅、提高關稅配額都不能妥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