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民間月球登陸器「韌性號」降落衝太快墜毀 挑戰亞洲首例失敗
日本新創公司ispace500名員工及相關人士6日聚集於東京都千代田區會場,期待登陸器成功上月球。路透
日本宇宙新創企業ispace6月宣佈,他們開發的月球登陸器「Resilience(韌性號)」極可能在着陸過程中減速不足而墜毀。這是日本第一家挑戰登陸月面的民間企業,挑戰亞洲成功首例。目前全世界只有兩家美國民間企業有過登陸器成功着陸月球的經驗。
朝日新聞報導,根據ispace公佈的影片,在預定着陸時間前約1分半,高度與速度的數據忽然中斷。日本時間6日上午4時30分左右,官方稱「目前仍未能與Resilience取得聯繫,我們會持續嘗試」,令500名聚集於東京都千代田區會場的員工與相關人士十分失望。
ispace於2023年曾嘗試月面着陸,希望挑戰全球民間企業成功首例,但因高度測量失準而墜毀。此次任務原計劃於6日凌晨3時15分左右,自距月面約100公里高開始下降,並反覆減速噴射與調整姿態接近月面。ispace說明,着陸之前通訊正常,但在預定着陸時間(4時17分)後失聯,之續持續嘗試恢復聯繫。
本次着陸任務還包含探測計劃,預定在着陸後數日內釋放ispace開發的月球探測車「Tenacious(堅毅號)」,採集月球土壤,並將部分所有權出售給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
登陸器今年1月自美國佛羅里達州甘迺迪太空中心,由SpaceX的「獵鷹9號」火箭發射升空,採用低燃料消耗的「繞遠路」軌道飛行,5月進入月球軌道。此外搭載了月面用水電解裝置及用於宇宙食物生產的實驗設備。
在民間月面着陸方面,美國的Intuitive Machines於2024年2月成爲全球首家成功登陸的企業,2025年3月再度成功實施第二次任務;同月,另一美國企業Firefly Aerospace的登陸艇也成功着陸月球。
ispace原期望建立「月球宅配」服務,搶佔月球資源開發與火星探測前哨基地的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