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米價翻漲1倍!「臺灣米」成超市新寵 25年來首進口韓國米

▲ 日本去年夏天受酷暑、天災及大量觀光客涌入影響,出現「令和米荒」。(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記者陳宛貞/綜合外電報導

日本國內白米價格飆漲,創下歷史新高,促使政府緊急釋出儲備米,民間也大量引進外國米因應,不僅時隔25年首度自南韓進口白米,各大零售通路也紛紛調整商品內容,改用麥類或臺灣米等進口米降低成本。

《衛報》指出,日本國產米價格自去年同期以來已翻漲一倍以上,導致消費者轉向價格較低的進口米,儘管日本對進口米徵收高額關稅。

今年3月是南韓白米自1999年後首度進口日本,目前在網路及實體通路已售出2噸,且計劃擴大進口規模至20噸。而這波「米荒」也讓消費者過去對進口米的疑慮逐漸淡化,開始接受外國米的口感。

《時事通信社》報導,面對成本壓力,便利商店龍頭全家與Lawson推出減少米飯比例,改以義大利麪或麥類爲主食的便當;Natural Lawson門市則是全面將便當中的米飯改爲價格較低的「糯麥」,壓低售價的同時維持飽足感。

大型超市也推出外國米產品,西友去年11月開始販售臺灣米,現已從每5公斤2797日圓調漲至3229日圓,但仍較國產米便宜許多;永旺則是混合美國與日本米推出「二穂之匠」,價格爲每4公斤3002日圓,消費者普遍認爲口感「相較國產米毫不遜色」。

儘管日本農林水產省3月釋出21萬噸儲備米,試圖穩定供應與價格,但截至月底僅有0.3%成功送達零售通路,主因爲運輸車輛不足及處理時間過長等物流問題,使得實際成效有限。

除異常高溫導致2023年稻米收成減少以外,破紀錄觀光人潮也導致稻米需求大增,加上地震、颱風等災害警報引發搶購潮,迫使零售商祭出限購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