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工作12年 海歸女嘆臺灣房價嚇死人:東京25坪只要500萬

臺灣房價高得嚇人。房市示意圖。圖/本報系資料照片

人力銀行調查,3成9上班族不買房,主要原因就是擔心付不起房貸。連從日本海歸的年輕人也有很有感,因爲以東京近郊爲例,新臺幣500萬元就可能買到兩房一廳約25坪的中古公寓。

七年級生許小姐,曾在日本東京待了12年,歷經留學與就職,回臺後任職日系公司,月薪4.5萬元,爲增加收入,她兼職日文口譯工作。但回臺後面臨的現實是薪資追不上房租。因爲與家人作息不同,許小姐選擇在外租屋,目前獨居在新北市三重約6坪的分租套房,月租金1萬2千元,佔月薪近四分之一。

許小姐指出,臺北房價高得嚇人,以東京近郊爲例,新臺幣500萬元就可能買到兩房一廳的中古公寓,空間約25坪,且日本房產採「實坪制」公設不計入銷售面積,40坪就是40坪可用空間,與臺灣房價涵蓋很多公設差很多。相較之下,在臺灣同樣金額連頭期款都不夠。

她苦笑說:「在日本可以租到10坪的套房,回臺灣卻只能住這麼小的空間,手機常沒訊號、浴室終年潮溼,真的感覺擠不過氣。」許小姐過去曾在日本房仲公司任職,協助外國人購屋。「在日本想買房是選擇,在臺灣想買房是奢望。」

談到租屋市場,許小姐坦言,日本租屋雖然初期費用高,包括禮金、押金、仲介費、保證金等,但制度完善、租客保障多,反觀臺灣「租屋市場資訊不透明,屋況參差不齊,卻常遇到屋況差或房東亂漲價」,讓她深感臺日租屋文化的差距。

另一個例子是今年55歲的單親媽媽Grace,她曾經商做貿易也開過美語補習班,現在經營心靈療愈工作坊,面對房價飆漲,曾買過兩次房的她只能感嘆太早賣掉房,已經買不回來了。

Grace坦言,工作坊的收入不穩定,需靠兼職工作貼補才能月入3萬元。她的第一間房是跟前夫一起買的,頭期款是標會存到的150萬,之後慢慢繳貸款,無奈離婚後協議賣房,雖然隨後又跟妹妹在蘆洲買了一間房,拿了200萬出來當自備款,每個月貸款約需2萬5千元,但她認爲除了買房養房外,築夢也很重要,正巧考量女兒就學,便在寬限期前就賣掉蘆洲的房子,到北市租屋並創業做貿易。

Grace說,創業不容易且又投資失利,損失近百萬元,加上雙北房價年年漲,存款的增加的速度,完全趕不上飛速飆漲的房價,所以已經放棄買房了,Grac雖然現在買不起房,但女兒24歲了,還在摸索適合的工作,她也會告知女兒正確的理財概念,存錢買房一定要在她的必做清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