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承諾開放車市讓川普一償宿願 但專家認為美國車在日本可能賣不動!
2025 Ford Explorer ST。 摘自Ford
美國與日本7月達成貿易協議,其中一項包括日本承諾對美國開放市場,品項包括汽車與卡車。紐約時報5日指出,這讓川普總統得以宣佈,實現了自己追求數十年的目標,但專家對他這種開拓海外市場舉措的實際影響表示懷疑。
紐時指出,對川普而言,日本幾乎不購買美國車,美國市場卻充斥着日本品牌,令他深感惱火。這種懸殊的差距長期以來加深了他的信念,即美國經濟開放未能獲得公平回報,也導致了長期貿易逆差,第二任期就大幅調升關稅,施壓其他國家,要求拆除各種貿易壁壘。
一些貿易專家質疑這項策略的成效,指出各國雖在某些情況下同意處理川普提出的特定訴求,但這些承諾不太可能帶來大量新增的美國出口。汽車專家和業界資深人士就表示,日方承諾消除貿易壁壘對提振美國車在日本的銷售,可能幫助有限。
川普政策的支持者認爲,拆除外國對美國貿易的阻礙是歷屆共和黨與民主黨政府共同追求的長期目標,早就應該採取更強硬的手段。
自二戰以來,美國汽車公司從未在日本市場取得顯著市佔。雖然日本自1970年代末期以來,就沒有對進口車徵收關稅,但福特汽車在2016年退出日本市場,理由是看不到獲利的可能,通用汽車等美國品牌2024年在日本的銷售佔比還不到1%。
川普指責日本的不公平法規,讓美國公司「不可能」打入市場,其中包括日本不願接受符合美國安全標準的車輛,而美國的安全標準與國際標準有所不同。川普在第一任期便試圖推動改變,直到美日兩國於7月敲定貿易協議時終於成功。
產業分析師指出,各項安全和測試要求,可能會使出口到日本的美國汽車成本增加數萬美元,一些業界專家則懷疑,改變標準與測試要求是否真能帶動銷售。畢竟,日本街道狹窄且經常塞車,大多數消費者偏好小型、節能且右駕的車輛,而豐田、本田與日產等本地品牌提供了大量這類車款。
日本中央大學教授木村剛(Tsuyoshi Kimura)曾在1990年代末至2000年代初任職於通用汽車,認爲貿易壁壘對在日美國車廠「從來不是問題」。他指出,日本是一個規模相對小,而且市場已趨飽和的國家,因此大多數美國車商並未投入資源,設計適合當地需求的車型。
木村指出,美國車廠的產品線充斥着龐大的休旅車(SUV)與卡車,部分原因是他們難以在小型車上獲利。他說:「從市場的基本需求來看,美國車根本不合適日本。即使現在宣稱日本開放了汽車市場,美國車也不太可能賣得動。」
美國總統川普的支持者2024年11月4日乘坐一輛印有川普肖像的皮卡,參加當天在賓州匹茲堡舉行的造勢活動。資料照片。路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