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1周狂震近500次!菲律賓也遇強震 再掀「7/5大災難」預言潮

▲鹿兒島外海的吐噶喇列島近海成爲震央熱區。(圖/翻攝自日本氣象廳)

記者張方瑀/綜合報導

日本近期地震頻繁,僅一週內累計就出現近500起大小地震,其中鹿兒島外海的吐噶喇列島近海成爲震央熱區,截至27日晚間10時又觀測到14起地震,累積次數來到494次;同日稍早,菲律賓南部外海也發生規模6.1強震,讓「7月5日災難」預言再度引發關注。

綜合外媒報導,吐噶喇列島近海從21日開始進入地震羣發期,十島村的惡石島、小寶島與寶島多次出現震度1至3的搖晃。根據福岡管區氣象臺資料,該地區過去也曾出現類似情況,例如2021年12月308起、2023年9月346起、2024年6月則有16起。

地質專家指出,這類震羣可能呈現「先頻繁→減少→出現較大規模→逐漸平息」的典型模式。熊本大學副教授橫瀨久芳分析,吐噶喇列島位於菲律賓海板塊與歐亞板塊交界處,板塊擠壓導致地殼變形是引發地震的主因。

橫瀨強調,目前觀測到的地震多爲規模6以內,尚不致引發大災難,「這樣的地震羣就像安全閥門,持續釋放能量,有助於避免更大災害。」

然而就在日本南部地震持續之際,菲律賓南部西納卯省(Davao Occidental)外海約70公里處於28日上午也發生規模6.1的深層地震,震源深達101公里。

PANOORIN: Mga empleyado ng isang BPO company sa Davao City, lumabas muna ng gusali matapos maramdaman sa lungsod ang magnitude 6.1 na lindol na tumama sa Sarangani Island, Sarangani, Davao Occidental. | via Jhessa Torrefranca, Super Radyo Davao/GMA Integrated News????: Hannah Eco… pic.twitter.com/njmricbufK

雖然沒有引發海嘯或重大災情,但當地民衆回報震感明顯,辦公室桌椅、電腦劇烈搖晃數秒,進一步引發對「區域地震鏈效應」的疑慮。

連日地震讓日本漫畫家龍樹諒的作品《我所看見的未來》再度引發話題。他在書中預言,2025年7月5日凌晨4時18分左右,南海海槽將爆發災難級大地震,甚至導致海牀隆起,形成新大陸,把臺灣、菲律賓與香港「連在一起」。

雖然該預言未獲得科學證實,但受影響的臺灣旅行社表示,已有多個赴日團體取消或延期行程。

橫瀨對於網路熱議的「吐噶喇法則」則明確否定,認爲該地震羣與日本其他地區發生的大地震無直接關聯,「地震規模和能量等級都不同,無法構成影響。」